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影响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母乳性黄疸可能导致轻度母乳性黄疸、暂时性贫血、肝功能损害、生长发育迟缓和神经发育受损等风险。
1.轻度母乳性黄疸
轻度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后,在肠道内被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所代谢成不溶于水的胆红素。通常不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可在数周内自行消退。
2.暂时性贫血
母乳中的铁含量较低,可能导致婴儿缺铁性贫血,出现暂时性贫血的现象。可能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导致贫血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等。
3.肝功能损害
母乳中含有的一些物质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负担,从而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肝硬化的情况。
4.生长发育迟缓
母乳性黄疸若长期存在,会导致体内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进而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使脑细胞处于乏氧状态或引起脑细胞损伤,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患儿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头围偏小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5.神经发育受损
高胆红素血症时,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与神经元内的胆碱酯酶结合,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影响神经递质正常传导,干扰大脑的功能活动。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等后遗症。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家长需密切监测孩子的病情变化。必要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停用母乳或其他治疗方法。

2024-01-26 05:5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