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骨科> 儿童肠套叠> 儿童肠套叠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儿童肠套叠可能是由感染性肠炎、寄生虫感染、先天性肠道畸形、过敏性肠炎、巨球蛋白血症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1.感染性肠炎
感染性肠炎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这些病原体侵入肠道后会产生毒素和酶类物质,导致黏膜损伤和脱落,进而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可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肠炎。
2.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通过食物或水进入人体,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刺激肠道壁,引发炎症反应,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绞痛等不适症状。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片可有效杀死寄生虫,缓解相关不适症状。
3.先天性肠道畸形
先天性肠道畸形包括小肠闭锁、狭窄等,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肠道未能正常发育所致。这会导致部分或全部肠道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引发肠梗阻,使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此时就会发生肠套叠。手术矫正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例如使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切除异常部位以恢复肠道通畅。
4.过敏性肠炎
过敏性肠炎由特定食物蛋白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导致肠道组织受损,当这种损害累及到肠壁血管时,就可能诱发肠套叠的发生。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盐酸西替利嗪胶囊、氯雷他定片等。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过度增生,分泌大量单克隆IgM,导致血液中的IgM水平显著升高,进而影响胃肠道功能,增加肠套叠的风险。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注射液、美法仑片等。
针对儿童肠套叠,建议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同时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发热、呕吐等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完善血常规、便常规以及巨球蛋白检测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2024-04-06 19:3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肠套叠 (儿童肠套叠)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指近端肠段及其肠系膜套入远端肠腔,导致肠梗阻的一种婴幼儿常见急腹症。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医院儿童。最多见的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