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补充说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a******W 2022-03-28 17:4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出现可能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胆汁排泄障碍、先天性溶血性疾病、母乳喂养引起的新生儿黄疸等病因有关,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和处理新生儿的黄疸状况。
1.胆红素生成过多
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遗传缺陷导致的红细胞寿命缩短等原因引起胆红素生成量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可通过光疗进行治疗,即让宝宝躺在特殊的蓝光箱中以减少体内未结合胆红素含量。
2.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当肝细胞受损或发育不全时,其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可遵医嘱使用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可以与游离胆红素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促进胆红素从肾脏排出。
3.胆汁排泄障碍
如果胆道梗阻影响了胆汁的正常排泄,则会导致胆红素逆流入血,进而引起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是解决胆道梗阻的有效方法,如先天性胆管闭锁的葛西手术等。
4.先天性溶血性疾病
由于遗传因素或其他原因导致红细胞提前破裂,释放出大量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需要输注红细胞悬液来纠正贫血,同时监测并预防电解质紊乱。
5.母乳喂养引起的新生儿黄疸
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肠道内将胆红素转化为未结合胆红素,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胆红素排泄延迟。轻至中度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停母乳3~5天即可缓解。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避免脱水。建议进行血常规、血生化以及超声波检查,以评估肝功能和胆囊状况。
2024-02-22 14:41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多发人群:刚出生的婴儿
典型症状: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临床检查: 胎黄 婴儿脸色发黄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巩膜黄染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利肝隆颗粒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对血清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有较好的效果。
胆石通胶囊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右胁疼痛,痞渴呕恶,黄疸口苦,以及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