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见病因
补充说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见病因
a******W 2022-03-28 17:4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由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胆汁排泄障碍、先天性溶血性疾病、母乳喂养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生成过多
由于遗传代谢异常、感染、缺氧等导致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降低,进而引起胆红素水平升高。可遵医嘱使用白蛋白进行治疗,以提高血液中白蛋白含量,促进未结合胆红素的运输和代谢。
2.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
当肝细胞受损或数量减少时,其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也会下降,无法有效将胆红素转化为其他物质并排出体外,从而引起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增高。可以考虑遵照医生的意见通过光疗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3.胆汁排泄障碍
胆汁排泄障碍是指胆汁分泌不畅或者胆道梗阻,使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进入肠道而被重新吸收到血液循环中。这会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引起黄疸。针对胆汁排泄障碍引起的病理性黄疸,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利巴韦林颗粒改善病情状况。
4.先天性溶血性疾病
如果存在G6PD缺乏症、地中海贫血等先天性溶血性疾病,则会引起红细胞破坏增加,产生大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和结合能力,造成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G6PD缺乏症患者可遵照医生意见服用维生素C片来缓解不适症状。
5.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新生儿小肠内能水解结合胆红素成为未结合胆红素,再与重吸收回肠内的胆汁酸盐结合成新的结合胆红素,此结合胆红素分子量较小,易透过新生儿娇嫩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隙入血,形成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对于母乳性黄疸,建议暂停母乳喂养48至72小时,观察黄疸是否有所减轻。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避免脱水和过度疲劳。必要时,应进行血常规、尿液分析以及血生化检查,以评估肝功能和胆红素代谢状态。
2024-03-25 04:4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黄疸在新生儿较其他任何年龄都常见,其病因特殊而复杂,既有生理性黄疸,又有病理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这些情况要区别对待,加以处理。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
症状起因:了解儿母妊娠史,分娩史,临产前有无感染及用药史,有无输血史,家族成员有无肝炎,黄疸史。注意胎次,是否早产,有无产伤、窒息、缺氧、饥饿、感染史,详细询问黄疸出现及持续时间,程度与消长情况,大小便颜色。生后有无引起黄疸的用药史(如磺胺,水杨酸制剂,大剂量维生素K3,K4等)和接触萘类史(如卫生球等)。
可能疾病: 女劳疸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黄疸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儿科、肝病
还原型谷胱甘肽片
用于肝损伤、肾损伤、化放疗保护、糖尿病、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胆石通胶囊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右胁疼痛,痞渴呕恶,黄疸口苦,以及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