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补充说明: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a******W 2022-03-28 17:4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高渗性脱水引起机体水电解质失衡,其机制主要是水和钠的比例失衡导致细胞外液减少。治疗高渗性脱水需针对具体病因,如严重腹泻、呕吐、禁食、高热或失水多于失钠等,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严重腹泻
严重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通过肠道快速丢失,引起渗透压增高,进而影响细胞外液量减少。补充电解质溶液如口服补盐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是关键。
2.呕吐
呕吐会导致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产生剧烈的恶心感。长期呕吐会造成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出现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胃镜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消化道梗阻等问题,并接受相应治疗。
3.禁食
禁食状态下,身体无法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导致体内液体总量减少。轻度脱水可给予口服补液盐,重度则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等。
4.高热
高热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汗液分泌增多,水分蒸发散热,造成体表水分流失。针对发热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如抗生素治疗感染源。
5.失水多于失钠
失水多于失钠会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前部渗透压感受器,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增加,进一步加重脱水状态。补充含钠溶液如氯化钠注射液来纠正低钠血症。
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定期评估并调整补液方案。必要时,应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和电解质水平检测,以指导治疗决策。
2024-02-28 15:3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高渗性脱水是指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当缺水多于缺钠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钠和水的再吸收增加,以维持血容量。如继续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增高,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最终是细胞内缺水的程度超过细胞外液缺水的程度。脑细胞缺水将引起脑功能障碍。
葡萄糖注射液
1.补充能量和体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不足或大量体液丢失(如呕吐、腹泻等),全静脉内营养,饥饿性酮症。 2.低糖血症; 3.高钾血症; 4.高渗溶液用作组织脱水剂; 5.配制腹膜透析液; 6.药物稀释剂; 7.静脉法葡萄糖耐量试验; 8.供配制GIK(极化液)液用。
肠炎宁颗粒2克
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1.5%)
1.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2.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3.用于治疗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4.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5.用于治疗顽固性水肿; 6.用于治疗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氯化钠注射液
各种原因所致的失水,包括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失水;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应用等渗或低渗氯化钠可纠正失水和高渗状态;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外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洗涤伤口等;还用于产科的水囊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