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中耳炎> 小儿中耳炎发烧怎么办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小儿中耳炎伴随发烧可以考虑退热镇痛药、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术、鼓室通气管置入术等方法来处理。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以避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1.退热镇痛药
退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降低体温和缓解疼痛。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适用于轻至中度发热及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时使用。
2.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旨在消灭致病菌,通常口服或静脉注射,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敏感性而定。主要针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伴有发热症状的情况。
3.鼓膜穿刺术
鼓膜穿刺术是在局部麻醉下用特制针头穿破鼓膜将液体排出的一种微创手术。此步骤在门诊完成。对于慢性渗出性中耳炎导致的长期积液引起的小儿中耳炎伴随低烧情况有帮助。
4.鼓室通气管置入术
鼓室通气管置入术是经外耳道进入中耳,在显微镜下插入通气管以改善中耳通气的方法。多为局麻下完成。适用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且伴有轻微发热者。
在儿童患有中耳炎期间,应确保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不适症状。饮食上宜选用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泥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水分摄入充足,促进病情恢复。

2024-03-17 09:0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发烧 (发热)

发热(feVer,pyrexie)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 症状起因: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 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 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 可能疾病: 夏季感冒 恶寒发热 有头疽 血清病性荨麻疹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普外科、内科

适用药品

施保利通片

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单纯性疱疹;细菌性皮肤感染;因放射或细胞抑制剂治疗而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辅助抗生素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如:支气管炎、咽峡炎、咽炎,中耳炎、鼻窦炎。

八宝惊风散

祛风化痰,退热镇惊。用于小儿惊风,发热咳嗽,呕吐痰涎。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希刻劳“适用于治疗下列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中耳炎: 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 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扁桃体炎): 由化脓性链球菌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注:青霉素是治疗和预防链球菌感染(包括预防风湿热) 的常用药,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羧氨苄青霉素作为预防牙科、口腔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药物,在此方面,对于预防a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青霉素V是合理的选择。 一般说来头孢克洛对于消灭鼻咽部的链球菌有效,然而,对于预防继发性风湿热或细菌性心内膜炎,目前尚无证实头孢克洛疗效的重要数据。治疗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至少应给予10天的头孢克洛治疗量。 尿道感染(包括肾盂肾炎和膀胱炎):由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白氏杆菌属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引起。 注:头孢克洛对急性和慢性尿道感染都有效。 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由金葡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鼻窦炎 淋球菌性尿道炎 应进行适当的组织培养和敏感性研究,以测定致病菌对头孢克洛的敏感性。"

安坤赞育丸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肝肾不足,形瘦虚赢,神倦体疲,面黄浮肿,心悸失眠腰酸腿软,千后低烧,骨蒸潮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虚弱,瘀血腹痛,大便溏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