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新生儿科>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换血量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新生儿溶血病的换血量评估需通过新生儿与母亲血样匹配、白蛋白输注、光疗、免疫球蛋白注射、肝酶诱导剂治疗等措施进行综合考虑。
1.新生儿与母亲血样匹配
通过从脐带抽取胎儿血液样本,并将其与母亲的血液样本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存在溶血。选择与母亲血型相同的无菌、无致敏的新鲜全血或红细胞悬液进行交换。当母子血型不合导致ABO或Rh因子不兼容时,需要进行换血以纠正贫血和减少黄疸。
2.白蛋白输注
输注白蛋白可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水分回吸收,减轻水肿。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白蛋白溶液。用于治疗新生儿水肿或改善其循环状态。对于患有严重贫血或其他液体负荷过重情况的新生儿需谨慎使用。
3.光疗
光疗是将新生儿暴露于特定波长的光线下,利用其特殊的滤蓝灯设备对皮肤进行照射,以降低胆红素水平。适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有效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4.免疫球蛋白注射
通过静脉注射大剂量的IgG来迅速中和未结合的致敏红细胞表面抗原,从而抑制溶血反应。主要针对那些因母体抗体引起的溶血病患儿,在出生后几小时内立即开始治疗效果最佳。
5.肝酶诱导剂治疗
通过增强肝脏代谢功能,加速胆红素的清除。常用药物包括等,根据医嘱调整剂量及疗程。适合于新生儿黄疸较为严重的病例,旨在减轻症状并促进病情恢复。
在实施换血疗法时,应严格监控患儿的生命体征,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此外,为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换血治疗,建议在有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监督下进行。

2024-02-04 14: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性溶血病,同族免疫性溶血病,先天性新生儿重症黄疸)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以ABO和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者为多见,其他如MNS、Kell、Duffy、Kidd等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极为少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