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金刚烷胺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是
补充说明:金刚烷胺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是
a******W 2022-03-30 19:0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金刚烷胺通过抗胆碱作用、促进纹状体多巴胺释放、增强突触后膜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改善帕金森病症状、抑制大脑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等机制发挥作用。
1.抗胆碱作用
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胆碱受体,减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信号传递,从而降低运动障碍。
2.促进纹状体多巴胺释放
该药物能够提高脑内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促使更多的多巴胺在纹状体中被释放出来,进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3.增强突触后膜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
该药能增加突触后膜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效应,导致肌肉收缩或神经冲动的发放。
4.改善帕金森病症状
上述四种机制共同作用于帕金森病的核心病理过程,即多巴胺通路功能障碍,有助于缓解运动迟缓、肌强直等典型症状。
5.抑制大脑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
抑制大脑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可以延缓神经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减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进程。
使用金刚烷胺时需注意监测可能出现的精神异常、幻觉或行为变化等副作用,并遵医嘱调整剂量。对于有潜在心脏疾病风险者,应谨慎使用以避免可能的心律不齐或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024-01-25 09:57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逊症,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的内科医生詹母帕金森,当时还不知道该病应归入哪一类疾病,称该病为震颤麻痹。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在65岁人群中,1%患有此病;在>40岁人群中则为0.4%.本病也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50%~80%的病例起病隐袭,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手部的4~8Hz的静止性"捻丸样"震颤。言语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症状。
多巴丝肼片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症状性帕金森综合症(脑炎后、动脉硬化性或中毒性),但不包括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
丙戊酸钠缓释片
用于治疗全身性及部分发作性癫痫,以及特殊类型的综合症。1.全身性癫痫适用于: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及混合型发作。2.部分性癫痫适用于: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3.特殊类型综合症:West,Lennox-Gastaut综合症。
卡马西平片
抗癫痫作用,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最有效,对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也有效,减轻精神异常对伴有精神症状的癫痫尤为适宜。对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疗效较英妥类纳好,有抗利尿作用,预防或治疗躁狂抑郁症、抗心律失常。
冠心生脉丸
益气生津,活血通脉。用于心气不足,心阴虚弱起的心血瘀阴,心悸气短,胸闷作痛,自汗乏力,脉微结代;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