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肝气不舒> 肝气不舒怎么艾灸调理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肝气不舒可以通过艾灸肝俞穴、行间穴、太冲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来调理。
1.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是肝脏经络上的重要穴位,通过艾灸可以调节肝气。选择3cm长、0.3cm宽的纯蕲艾制成的艾条,悬灸5-10分钟。此穴位适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胁肋胀痛等症状。
2.行间穴
行间穴属肝经,艾灸此处能疏肝理气、平抑肝火。取适量艾绒制成直径1.5厘米左右的圆柱形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施治。本穴主治肝胆实火上攻所致头痛、目赤肿痛等症。
3.太冲穴
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之腧穴,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可选用适当大小的艾炷或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或雀啄灸。对于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情绪烦躁、失眠多梦有一定效果。
4.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能够补益肝肾、健脾和胃,从而达到疏肝理气的目的。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距离穴位约3厘米进行回旋灸。此穴位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带下病等妇科疾病以及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减退等问题。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刺激该穴位可通过促进气血运行来改善肝气郁结的情况。使用温和灸的方法,在距离穴位1~2厘米处进行环绕烧灼。此穴位可用于缓解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在实施上述艾灸调理时,应注意避免皮肤过敏或受凉感冒。同时建议患者定期复诊以监测病情变化,并根据医生指导调整艾灸频率及穴位选取。

2024-01-14 13:0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 症状起因: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 可能疾病: 急性乙肝 慢性肝炎 肝炎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