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腋臭手术后皮肤坏死症状
补充说明:腋臭手术后皮肤坏死症状
2022-04-01 21:5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腋臭手术后皮肤坏死可能会出现肤色变化、皮肤温度或感觉异常等症状。
1、可能有肤色变化。在早期,皮肤颜色会变红,随着疾病进展,皮肤会变紫和变黑。此外,皮肤表面可能会受损,有较多分泌物。2、早期由于炎症反应,皮肤温度的变化会增加。随着坏死发生,皮肤表面温度会降低。3、可能存在一些感觉异常,如早期炎症刺激或损伤引起的剧烈疼痛。随着皮肤坏死,会逐渐麻木,甚至完全没有感觉。治疗皮肤坏死,应及时清除坏死部位,促进局部组织再生,如果受影响部位伤口较大,则需要缝合,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避免感染。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就医,必要时可能需要植皮。
2022-07-12 05:4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采行传统腋下汗腺切除术者,有少部分术后可能会有血肿、伤口糜烂或皮肤坏死的情形。 血肿情形般经过1周左右即可自行吸收;但若状况严重,甚至已有皮肤坏死现象者,必要时需手术治疗及补皮。
2022-04-02 11:02
举报向医生提问
皮肤坏死是指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以及皮肤坏死,真皮微血管有血栓形成改变。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recurrent cutaneous necrotizing eosinophilic vasuclitis)是以全身性红色丘疹、出血性丘疹、血管性水肿、风团性斑块、黏膜炎、牙龈炎、全秃等。偶有环状红斑、水肿性损害及水疱的皮肤血管炎。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考虑由嗜酸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的黏附分子能使嗜酸粒细胞不断得到补充。嗜酸粒细胞在内皮细胞处与细胞素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型(VCAM-1)相结合,通过整合素晚期活性抗原4型(VLA-4)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型(ICAM-1)对嗜酸粒细胞移往内皮细胞起重要作用。通过嗜酸粒细胞释放白细胞五烯、C4及血小板致活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通过颗粒蛋白的释放,导致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而产生病理变化。病理主要为真皮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病理可见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坏死,整个真皮有嗜酸粒细胞浸润,有轻度或白细胞碎裂现象。真皮一般正常,偶见表皮内水疱或有嗜酸粒细胞浸润。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的细胞内外,均有主要基本蛋白与来源于嗜酸粒细胞的神经毒素大量沉积,并可见真皮中,特别在血管周围有肥大细胞(用肥大细胞胰蛋白酶染色) 增多。电镜检查可见小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有异常,有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嗜酸性颗粒的黏附,并可见损伤的内皮细胞。嗜酸粒细胞可见胞质颗粒及细胞器丧失,核的染色质溶解。内皮细胞的异常有核固缩,细胞肿胀,线粒体破坏,细胞膜破裂等。在胶原束之间有变性大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颗粒。用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有VCAM-1沉积,并有VLA-4阳性大嗜酸粒细胞黏附。真皮浅表累及血管VCAM-1呈强阳性。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