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颤证> 颤证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颤证的中医辨证及治疗可采取震颤熄风、镇静止痉、祛痰息风、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方法。
1.震颤熄风
震颤熄风是指通过中药方剂或针灸等手段来平抑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以减轻或消除肢体颤抖。常用的中药有天麻、钩藤等。此法适用于因肝风内动引起的肢体震颤,如帕金森病。在使用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2.镇静止痉
镇静止痉是采用具有镇静效果的药物或针灸等方式缓解肌肉紧张和抽搐的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片、氯硝西泮片等。对于焦虑症、惊厥等疾病导致的痉挛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功能变化。
3.祛痰息风
祛痰息风是利用某些中药方剂中的祛痰药和镇静药相结合,达到祛除体内湿邪、平息肝风的目的。其中祛痰药包括半夏、陈皮等;镇静药则可选用黄连、龙胆草等。该方法适合于治疗由痰浊上扰所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状。实施过程中须监测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4.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旨在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对脑血管壁的压力,从而降低脑出血的风险。常用药物包括川芎、红花等。主要针对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中由于血液循环不畅而引发的脑部病变。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压和凝血功能。
5.补益肝肾
补益肝肾主要是通过滋补肝脏和肾脏来调节身体的功能平衡,常用于治疗因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各种病症。常用中药有人参、枸杞子等。此法可用于治疗因肝肾亏虚所致的眩晕、耳鸣等症状。在应用时应注意不宜过量,并遵循医师指导。
在接受传统中医药治疗时,应确保所选方案符合个体体质和病情特点,同时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此外,建议定期复查相关实验室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2024-04-11 02:0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颤证 (振掉,颤振,震颤)

颤证又称振掉、颤振、震颤,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至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西医的某些椎体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性麻痹、舞蹈病、手足缓动症等。

  • 多发人群:中、老年,素体肝肾阴亏的人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