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打溶解酶
补充说明:为什么医生不建议打溶解酶
a******W 2022-04-26 19:0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医生不建议打溶解酶可能是因为存在注射部位感染、注射过量、过敏反应、肌肉萎缩、血肿形成等风险。这些情况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决策。
1.注射部位感染
溶解酶是一种外源性蛋白水解酶,可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和水肿,进而导致感染。因此,在术后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类、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注射过量
溶解酶注射后会导致皮肤下软组织快速吸收水分而出现肿胀的情况发生。如果患者对溶解酶产生过敏反应,则会引起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从而导致水肿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遵医嘱服用复方甘草片、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来缓解不适症状。
3.过敏反应
溶解酶属于异体蛋白,进入体内可能会激发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针对过敏反应,通常需要口服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西替利嗪胶囊、氯雷他定片等。
4.肌肉萎缩
溶解酶能够分解肌肉中的纤维蛋白,使肌肉细胞受损,进而导致肌肉萎缩。对于肌肉萎缩,可以通过物理疗法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常用的有低频电刺激、超声波疗法等方法。
5.血肿形成
溶解酶注射时可能损伤周围的小血管,导致血液渗出并积聚形成血肿。对于较小的血肿,可通过冷敷的方式减少出血;对于较大的血肿则需就医处理,必要时需穿刺引流。
此外,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肌肉损伤。
2024-02-26 01:47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目前肌肉萎缩尚无统一分类,我们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病原因分类如下。 一、神经源性肌萎缩 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二、肌源性肌萎缩 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 三、废用性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四、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如恶病质性肌萎缩、交感性肌营养不良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外科
注射用糜蛋白酶
为蛋白分解酶,具有分解肽链作用。能清洁化脓创面、溶解脓液和坏死组织,助长肉芽组织生长,对眼睫状韧带有选择性松解作用。与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等合用治疗各种炎症、溃疡、脓肿、血肿、脓胸、中耳炎及白内障摘除等
肤痒颗粒
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病,荨麻疹。
丹莪妇康煎膏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软坚化积。用于妇女瘀血阻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期不适、癓瘕积聚,以及盆腔子宫内膜异味症见上述症状者。
鲑鱼降钙素喷鼻剂
1.骨质疏松症:(1)早期和晚期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例如:皮质类固醇治疗或缺乏活动。为了防止骨质进行性丢失,应根据个体的需要适量地摄入钙和维生素D。2.伴有骨质溶解和/或骨质减少的骨痛。3.Paget’s病(变形性骨炎),特别是伴有下列情况的病人:(1)骨痛;(2)神经并发症;(3)骨转换增加,表现在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和尿羟脯氨酸排泌增加;(4)骨病变进行性蔓延;(5)不完全或反复骨折。4.由下列情况引起的高血钙症和高钙危象:(1)继发性乳房癌、肺或肾癌、骨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