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针灸推拿> 针灸> 针灸过后肿痛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针灸过后肿痛可能是穴位皮下出血、皮下软组织感染、神经损伤、血液循环障碍或过敏反应引起的。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局部肿胀和疼痛,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各异。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穴位皮下出血
由于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维生素K缺乏症等血液系统疾病,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在针刺时容易出现微小血管破裂,引起皮下出血。如果只是轻微出血,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但如果出血量较多,建议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如肾上腺色腙片、云南白药胶囊等。
2.皮下软组织感染
若患者存在局部皮肤破损的情况,在针灸过程中可能会诱发细菌侵入,从而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比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
3.神经损伤
若患者本身存在神经系统病变,如周围神经炎、颈椎病等,在针灸的过程中可能对受损神经造成刺激和压迫,进而引发疼痛感。对于神经损伤引起的不适症状,可以通过非甾体抗炎药进行缓解,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
4.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是指血液流动受阻,使血液回流不畅,此时进行针灸会导致淤血加重,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形成恶性循环。改善血液循环障碍的关键是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水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弹力袜加压包扎的方式进行缓解。
5.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属于易过敏体质,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在接受针灸后会对所用的材料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引发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若是出现了明显的过敏现象,则需要配合医生考虑口服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比较常用的有盐酸苯海拉明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
针对针灸后的肿痛症状,建议观察是否有持续加重的趋势,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超声波检查、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以评估肌肉、关节状态。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2024-02-14 16:2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软组织感染

软组织感染通常是指发生在皮肤、皮下浅筋膜层(皮下脂肪)以及浅表淋巴管和淋巴结的感染,是外科感染的一部分。日常医疗活动中常见的疖、甲沟炎等都属于此类感染。致病菌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临床表现主要为病变部位的红、肿、热、痛,有些病例可伴有发热、血白细胞增高等。青霉素类(如青霉素V钾)、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头孢类(如头孢拉啶)、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以及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等都是有效的抗菌药物。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有时采用外科手段治疗和对症处理是必要的。当局部软组织炎症已经形成脓肿时手术切开引流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