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品> 腺苷>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偏低的原因

医生回答(1)

王蔚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偏低可能是巨球蛋白血症、慢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表现,但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建议患者咨询医生以获取适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1.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和骨髓中异常增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种疾病会导致血液中的巨球蛋白含量升高,进而影响到其他指标的正常值。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烷化剂进行化疗。
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于肝脏所导致的一种炎症活动状态,由于炎症反应存在,可能会出现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现象,但随着病情好转,腺苷脱氨酶活性也会逐渐恢复正常。保肝药物如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可以改善肝功能,促进腺苷脱氨酶恢复。
3.艾滋病
艾滋病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持续复制过程中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引起腺苷脱氨酶活性降低的现象。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巴卡韦等可用于控制HIV感染,有助于提高腺苷脱氨酶水平。
4.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当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引起脑膜炎的发生,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腺苷脱氨酶活性会有所下降。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
5.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肿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溶骨性破坏,进而引起腺苷脱氨酶活性降低的情况发生。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通常包括化学疗法,例如环磷酰胺联合方案,以及靶向治疗,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建议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可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以及头颅MRI扫描等进一步明确诊断。生活中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2024-03-16 20:2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巨球蛋白血症

血液中IgM异常增多即为巨球蛋白血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因不明,又称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本症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因不明的单克隆lgM增多称之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巨球蛋白血症),继发于其它疾病的单克隆或多克隆lgM增多称之为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是老年发病、贫血、出血倾向及高黏滞综合征。诊断依据血中出现大量单克隆lgM和骨髓中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本病呈慢性过程,无临床症状时不宜化疗,对进展性疾病采用化疗。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