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为什么中性粒细胞减少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脾功能亢进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是因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脾脏过度吞噬血细胞、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巨球蛋白血症等病因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防御,增加感染风险,因此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
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干细胞缺陷导致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增殖能力下降,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对于遗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环孢素进行治疗。
2.脾脏过度吞噬血细胞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具有清除衰老和异常红细胞的功能。脾功能亢进时,脾脏会过度活跃地吞噬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导致其数量减少。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脾脏来缓解,如腹腔镜下脾切除术。
3.感染
感染会引起炎症反应,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活化,包括脾脏内的巨噬细胞。这些细胞会表达Fc受体,可以结合IgG分子并在补体C3裂解片段的帮助下将其从循环中清除。同时也会吞噬中性粒细胞,导致其数量减少。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采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等进行治疗。
4.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细胞的抗体,包括中性粒细胞。这些抗体会与脾脏表面的Fc受体结合,导致中性粒细胞被过度破坏。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通常涉及免疫调节剂,如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其特征为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无症状的溶骨性损害。在巨球蛋白血症的情况下,骨髓微环境发生改变,影响了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进而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可能包括化疗,例如应用环磷酰胺、苯达莫司汀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骨髓穿刺和活检等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以评估骨髓造血功能。

2024-02-20 23: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充血性脾肿大 (脾功能亢进)

充血性脾肿大是由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脾静脉的炎症或血栓。常伴有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食道下端或胃底静脉曲张,腹水、消化不良等;同时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的“三少”现象;同时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推荐医生更多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陈洪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檀心广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米永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李福祥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胡志方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