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肾内科> 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膀胱感觉过敏、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盆底肌功能异常、神经源性膀胱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指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元损伤、退化或病变导致的信息处理异常,影响了对膀胱肌肉控制的指令传递,引起OAB。这可能导致膀胱肌肉收缩不协调或失去控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以减少膀胱肌肉的过度兴奋。
2.膀胱感觉过敏
膀胱感觉过敏指膀胱壁上的感受器对外来刺激过于敏感,即使少量的尿液也会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这种病理状态会导致膀胱频繁地收缩,进而引发OAB的症状。OAB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不适症状,比如坦索罗辛、特拉唑嗪等。
3.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
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是指膀胱平滑肌持续而无意识地收缩,使膀胱容量减小,从而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这是由于神经调节失调引起的,可能与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OAB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口服抗胆碱药进行缓解,例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4.盆底肌功能异常
盆底肌功能异常包括肌肉松弛或痉挛,可能导致尿道括约肌无法有效控制尿液流出。当盆底肌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时,就会增加膀胱不稳定的风险,进而诱发OAB。OAB患者应配合医生通过提肛运动、凯格尔运动等方式加强盆底肌的力量和稳定性。
5.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神经系统疾病或外伤导致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储尿期尿意难以控制。这种情况可能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多发性硬化症等原因引起的。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OAB,建议患者听从医生指导采用间歇导尿的方式减轻不适感。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的排尿习惯,避免憋尿,以减少膀胱过度活动的发生风险。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建议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超声波检查以及盆底肌电图等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状态。

2024-03-23 02: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神经源性膀胱

正常的排尿活动由脊髓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根据逼尿肌功能分为两类:1、逼尿肌反射亢进;2、逼尿肌无反射。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产生复杂的排尿症状,排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推荐医生更多

夏群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