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肾内科> 肾水> 肾水不济心火的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肾水不济心火的症状包括心烦失眠、多梦、舌红少苔、咽干口燥、腰膝酸软,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心烦失眠
肾水不济心火时,会导致肾阴亏虚,不能上承以制心火,导致心神失养,从而出现心烦失眠的情况。心烦失眠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伴随情绪烦躁不安。
2.多梦
肾水不足则心火亢盛,火热内扰,则见多梦。多梦通常指夜间梦境纷乱,影响睡眠质量。
3.舌红少苔
肾水亏虚,不能上润于舌,故见舌红少苔。舌象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变化,舌红少苔表明体内有热邪存在。
4.咽干口燥
肾水亏虚,不能上承以濡养咽喉和口腔黏膜,导致咽部干燥不适。咽干口燥是由于肾阴亏损引起的阴虚火旺所致,患者会感到喉咙干燥,需要频繁饮水缓解。
5.腰膝酸软
肾水不足,肾精亏虚,失去充养腰府的作用,所以会出现腰膝酸软的症状。腰膝酸软是指腰部和膝盖处感到无力、酸痛,可能是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造成的。
针对肾水不济心火的症状,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检测等。治疗措施包括中药调理,如遵医嘱使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滋补肝肾的药物。患者平时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可适当食用一些滋阴降火的食物,如莲子、绿豆等。

2024-02-12 06:5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火

心火在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

  • 症状起因:人体的散热体系,除了皮肤、汗腺、呼吸对热量的散发外,体内各种液态物质如血、津液、元阴对热量的吸收和储纳也是使体温恒定不至于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人体血、津液、元阴等物质亏损到一定程度,人体也会出现产热散热平衡的失调,从而出现各种发热性疾病,这就是产热相对过多的情况,在中医上把这种相对的热量过多引起的“内火(热)”称为“虚火(热)” 。 “虚火(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自觉发热,测量体温往往无升高或有轻微升高(常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9℃) ,热度往往在午后或夜间明显,劳累后症状会 加重。除发热外,另外还可以见到手足心发烫、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骨蒸潮热、两颧潮红等症状。人体内血、津液、元阴等物质,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在完成生理活动时要消耗这些物质,同时又从饮食中吸收营养,使消耗的物质得到补充和充盈。当人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时,就导致了“虚火(热)”的发生。 另外,体内的液态物质在“实火(热)”和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下也会大量减少,从而出现“虚火(热)”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出现低热不退,热度上午轻或无热度,午后和夜间热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9℃,精神萎靡,知饥不欲食,口干但不喜饮,心烦失眠,咽干齿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等。 对于这种疾病,就需要采用补养阴液的方法来治疗,只有使体内损耗的血、津液、元阴等阴液得到逐步的充盈,低热才能逐步好转。此外,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不当,比如说过度发汗,也会使体内阴液损伤,而导致“虚火(热)”。 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宜辨虚实。常见胸中烦热,午后潮热,五心发热,口苦,溲赤等症。《明医杂著》卷一:“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属心肾。”治宜清金养营,疏邪润燥为主。

  • 可能疾病: 赤脉传睛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夏群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