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的区别
补充说明: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的区别
a******W 2022-04-30 22:4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的区别在于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粒细胞绝对值、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
1.粒细胞计数
粒细胞减少是指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而粒细胞缺乏则是指粒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到无法检测的程度。
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血液分析仪直接计算得到的结果。粒细胞减少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会下降,但可能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粒细胞缺乏则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甚至接近于零。
3.粒细胞绝对值
通过抽取血液样本进行检验后计算得出。粒细胞减少时,粒细胞绝对值会低于正常水平;粒细胞缺乏则意味着粒细胞绝对值极低或不存在。
4.临床表现
粒细胞减少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在感染风险增加时可能出现易疲劳、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粒细胞缺乏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常伴随高热、脓毒症等症状。
5.治疗措施
粒细胞减少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感染迹象,并可能被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粒细胞缺乏的患者需立即开始静脉免疫球蛋白或白介素-11治疗以提高粒细胞数量。
粒细胞减少与缺乏都属于血液系统的疾病范畴,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患者的症状发展及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医疗干预措施。
2024-03-15 22:4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无颗粒的白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大部分的粒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症状起因:血液中性白(粒)细胞数降低,常使病人对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易感性增高.
可能疾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 急性粒细胞缺乏 药物性皮炎 迟发性低丙球血症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血液
海昆肾喜胶囊
化浊排毒。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和尿毒症早期)。症见: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身重困倦,尿少,浮肿,苔厚腻。
仁青常觉
清热解毒、调和滋补。用于“龙、赤巴、培根”各病,陈旧性胃肠炎、溃疡,“木布”病,萎缩性胃炎,各种中毒症;梅毒,麻风,陈旧热病,炭疽,疖痛,干黄水,化脓等。
尿毒清颗粒(无糖型)
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浊症和脾虚血瘀症者。可降低肌酐、尿素氮、稳定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对改善肾性贫血,提高血钙、降低血磷也有一定作用。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清肝热,除“亚玛”病,解毒。用于肝功衰退,配毒症,“亚玛”病,腰肾损伤,尿频、尿血。尤其对血热引起的眼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