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溶血性贫血> 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包括贫血、乏力、黄疸、尿色加深、发热,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
1.贫血
药物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某些药物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贫血。这些药物可能直接损伤红细胞表面的膜蛋白,使其变得易碎,从而被过早地破坏。贫血会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供氧,尤其是心脏和大脑,因此会出现乏力的症状。
2.乏力
贫血时,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量不足,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所以会感到乏力。乏力感通常出现在日常活动强度增加或持续存在时,休息后不能缓解。
3.黄疸
当贫血引发溶血反应时,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速度,导致胆红素产量增多,超过了肝脏处理能力,此时就会出现黄疸现象。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分发黄,严重程度不一,有时伴有瘙痒。
4.尿色加深
贫血状态下,肾脏为了补偿缺氧状态下的身体需要,会代偿性的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以清除更多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这可能导致尿液中胆红素排泄量增加,使尿液颜色变深。这种变化可能是暂时的,但也可能是慢性疾病的标志,如肝病或胆道梗阻。
5.发热
如果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比较严重,可能会诱发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会引起发热的情况发生。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高热,伴随出汗不畅、口渴等症状。
针对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可以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涂片镜检等常规血液学检查以及相关药物检测。治疗措施包括停用疑似致敏药物并使用激素类药物如甲泼尼龙进行治疗。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充足休息,确保摄入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2024-05-07 21: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许多疾病如慢性贫血、肾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都会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但溶血性贫血则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为导致贫血之主要因素。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