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颅内头痛的原因和治疗
补充说明:颅内头痛的原因和治疗
a******W 2022-04-30 22:4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颅内头痛可能由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病变、颅内感染、颅内肿瘤或偏头痛引起,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
1.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通常由于脑组织水肿、出血或其他病理变化引起,导致脑室受压,使脑脊液循环受阻。这会导致疼痛中枢敏感性增加,从而产生头痛。降低颅内压力是关键治疗方法,如使用甘露醇进行快速降颅压治疗。
2.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包括缺血性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这些病变可能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或破裂出血,进而引发头痛。针对脑血管病变的治疗需个体化制定,例如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考虑溶栓治疗;而蛛网膜下腔出血则需要紧急手术以控制出血源。
3.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由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刺激神经系统并释放神经递质,引起头痛。此外,感染还可能损伤脑组织,进一步加重头痛。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是解决颅内感染的关键步骤,例如针对细菌感染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美罗培南等抗生素;若是真菌感染,则应遵照医生处方接受氟康唑、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4.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压迫周围结构,导致颅内压增高,引发头痛。肿瘤还可直接侵犯神经系统,引起头痛。针对颅内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其中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开颅手术将肿瘤组织彻底移除。
5.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其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涉及遗传因素、环境触发因素以及大脑神经传递物质的变化。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偏头痛发作,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麦角胺类药物如二氢麦角胺进行止痛。
建议定期进行头部MRI扫描以监测任何潜在的颅内异常。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减少偏头痛发作的风险。
2024-03-04 16:01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正常人颅内有一定压力,称为颅内压(简称颅压),通常是指在水平卧位、身体松弛的状态下,经腰椎穿刺接上一定内径的管子所测得压力,因而又确切地称之为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水柱)时,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症候群。
症状起因:凡能引起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病变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常见的病因有: 1、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血肿脓肿囊肿、肉芽肿等,既可占据颅腔内一定的容积,又可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影响其循环及吸收。此外,上述病变均可造成继发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2、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脑膜炎脑炎、脑寄生虫病,既可以刺激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又可以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梗阻性及交通性脑积水)及吸收不良;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的毒素可以损伤脑细胞及脑血管,造成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脑水肿;炎症、寄生虫性肉芽肿还可起到占位作用,占据颅腔内的一定空间。 3、颅脑损伤:可造成颅内血肿及水肿。 4、脑缺氧: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缺氧如窒息、麻醉意外、CO中毒,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肺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重度贫血等,均可造成脑缺氧,进一步引起血管源性及细胞毒性脑水肿。 5、中毒:铅、锡、砷等中毒。某些药物中毒,如四环素、维生素A过量等。自身中毒如尿毒症、肝性脑病等,均可引起脑水肿,促进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并可损伤脑血管的自动调节作用,而形成高颅压。 6、内分泌功能紊乱:年轻女性、肥胖者,尤其是月经紊乱及妊娠时,易于发生良性颅内压增高可能与雌激素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少而产生的脑水肿有关。肥胖者可能与部分类固醇溶于脂肪组织中不能发挥作用而造成相对性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少有关。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脑外科
盐酸替扎尼定片
盐酸替扎尼定片为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用于降低因脑和脊髓外伤、脑出血、脑炎以及多发性硬化病等所致的骨骼肌张力增高、肌痉挛和肌强直。
血塞通片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清肺消炎丸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