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静止性震颤与意向性震颤的区别
补充说明:静止性震颤与意向性震颤的区别
a******W 2022-05-02 23:2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静止性震颤与意向性震颤的区别在于震颤频率、震颤规律、姿势与动作、起动性以及肌肉强直。
1.震颤频率
静止性震颤的频率通常为4-6Hz,而意向性震颤的频率可变,在执行特定任务时会增加。
静止性震颤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引起的,是一种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导致肢体出现节律性的颤抖。而意向性震颤则是在进行精细运动或目标指向时出现的短暂性震颤,通常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2.震颤规律
静止性震颤主要发生在肢体处于静息状态时,且具有一定的节律性;而意向性震颤多出现在主动运动中,并无固定节律。
静止性震颤是由大脑基底核功能障碍所致,其典型症状之一就是会出现静止性震颤。这种震颤往往呈现出规律性的特点,即当患者的手臂平举、前臂内旋时,手指会出现屈曲状。
3.姿势与动作
静止性震颤可能在任何姿势下发生,不受意识控制;而意向性震颤通常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出现,如书写或抓取物体。
静止性震颤是一种自发性的运动障碍,意味着它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这种震颤常常伴随着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这些都属于帕金森病的症状范畴。
4.起动性
静止性震颤在开始移动肢体时会加剧;而意向性震颤在接近目标时减弱或消失。
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当患者试图启动一个动作时,由于肌张力增高和运动单位兴奋性增强,震颤会更加明显。
5.肌肉强直
静止性震颤常伴有肌肉强直,即被动运动关节时感到阻力增大;而意向性震颤一般不伴随肌肉强直。
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核心体征,此时患者的肌肉失去正常柔韧性,变得僵硬,从而引起肌肉强直的现象。
对于静止性震颤和意向性震颤的鉴别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建议定期体检并关注相关症状变化,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2024-01-27 04:1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生理性震颤:在某些情况下,大多数正常人在两上肢向前平伸时,手部会出现细微的快速震颤。生理性震颤的强化可见于焦虑,紧张,疲劳,代谢紊乱(例如,酒精的戒断,甲状腺毒症),或某些药物的应用(例如咖啡因及其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发性(良性遗传性)震颤:一种细微至粗大的慢震颤,通常影响手,头及声带。在50%病例中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素。震颤可为单侧性,震颤在静止时很轻微或不发生,当病人执行精巧动作时能引发震颤,在上述可使生理性震颤强化的任何因素影响下,原发性震颤也会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震颤的发病也增多,偶尔被错误地称为老年性震颤。 小脑疾病的震颤:意向性震颤(如见于多发性硬化与其他小脑传出障碍疾病),出现在运动的肢体接近目标的时候。支持性(位置性)震颤是肢体近端一种粗大的转动性震颤,在病人试图维持某一固定的姿势或负重时最为显著。摇晃是头部与躯体粗大的震颤,也是一种支持性震颤,在维持直立姿势时明显,平卧后消失。扑翼样震颤见于肝性脑病与其他代谢性脑病病例,当病人向前平伸双手时会出现一种粗大,缓慢,非节律性动作。应用肌电图记录,可观察到当病人试图保持固定姿势时,在抗地心引力的肌肉中出现间歇性的肌电静止,造成扑翼样震颤,因此它并不是真正的震颤,而是一种肌阵挛现象,一种阴性的肌阵挛。 在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中可以发生意向性震颤和静止性震颤。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