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面瘫>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中医治疗

面神经麻痹中医治疗

发病时间:不清楚

面神经麻痹中医治疗

补充说明:面神经麻痹中医治疗

a******W 2022-05-02 23:23

面神经麻痹 针灸 神经 肌肉 面肌痉挛 风寒 维生素B 运动障碍 皮肤 疼痛 睡眠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面神经麻痹中医治疗可采取面部针灸、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热敷疗法、肌肉电刺激治疗、激光治疗等方法。
1.面部针灸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以针刺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面肌痉挛。操作时选择合谷、地仓等穴位,并使用捻转提插手法。适用于因风寒袭表引起的轻度面神经麻痹。
2.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营养神经药物可以促进受损神经细胞修复再生,如维生素B族中的B1、B6、B12等。患者需要遵医嘱口服上述药物。此方法适合各种类型的面神经麻痹患者,在急性期可配合其他治疗手段。
3.热敷疗法
热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常用热水袋、热毛巾外敷患侧面部。主要针对由风邪侵袭导致的面神经麻痹,不包括缺血性病变引起者。
4.肌肉电刺激治疗
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收缩,增加肌力和协调性。通常采用间歇式超短波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于存在运动障碍的面神经麻痹患者有较好的效果,但需注意控制好电流强度以防损伤皮肤。
5.激光治疗
激光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恢复受损组织功能。例如红光照射、红外线照射等。该技术可用于辅助治疗多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麻痹,特别是伴有疼痛症状时。
在接受中医治疗面神经麻痹的过程中,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024-02-04 07:2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面肌痉挛 (面肌抽搐,偏侧面肌痉挛症)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或偏侧面肌痉挛症,是一侧面神经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候群。多是一侧,双侧罹患者很少,约占4%。患者多是40岁以上成人,男女性别之比为2∶3。发病率约占人群之64/100000。Stocks曾报道一家四代人中有13人患病,但非遗传性疾病。此病早在16世纪初我国医书《审视瑶函》中即有记载。但由于其病因病理不明,长期被认作不治之症。耳科学中很少论及此病,直到最近20年来广泛开展耳神经外科工作之后,才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使之成为耳科学中一个重要疾病。

适用药品

十三味红花丸

1.藏医:补肝益肾,解毒通淋。用于肝萎缩,外伤引起的肾脏肿大,肝热症,小便癃闭,性水肿,化合毒中毒症,“亚玛”虫病。2.中医: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梅毒,疱疹尖锐湿疣,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淋菌尿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3.运动系统: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肩周炎,颈椎炎,骨质增生,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外伤致骨折,挫伤等原因的各种疼痛。4.心脑血管系统:脑震荡及后遗症,脑血栓及后遗症,脑栓塞及后遗症,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症,中风,瘫痪,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各种原因引起的癫痫和惊风等。5.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官能症,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各类神经性障碍,各类神经性炎症等。6.白脉病:指气血交搏,运行受阻而不能内充肚腑、外达肌筋、骨骼、损及白脉引起的以麻木、肿痛、萎缩、拘挛为特征的病症,又称“白痹”,外遇风寒湿气,内伤疫热、毒热,劳累过度等,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荆防颗粒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甲钴胺片

周围神经病

感冒清热颗粒(无蔗糖)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