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高位截瘫> 高位截瘫怎么大小便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高位截瘫患者可采取功能性膀胱训练、间歇导尿、盆底肌电刺激、中药外敷、针灸等方法来管理大小便。
1.功能性膀胱训练
功能性膀胱训练通过逐步锻炼患者控制排尿的能力,如定时排尿、饮水调整等,以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此方法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排尿障碍。
2.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是将留存在膀胱中的尿液定期排出的过程,通常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或家属执行。此方法适合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高位截瘫患者,旨在预防尿路感染及压力性损伤。
3.盆底肌电刺激
盆底肌电刺激利用外部电流刺激盆底肌肉收缩,改善其功能,通常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对于有残留排尿功能但难以自行排空的高位截瘫患者有效。
4.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采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材制成药膏后局部贴敷,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此方法可用于术后疼痛、肢体肿胀等情况。需注意皮肤过敏者禁用。
5.针灸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可能对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有益。针灸常用于治疗因高位截瘫引起的下肢麻木等症状。须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操作。
高位截瘫患者的大小便管理应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及病情变化,并根据医嘱调整方案。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或山莨菪碱,以减少尿频和尿急症状。

2024-04-19 23:3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高位截瘫

高位截瘫顾名思义,是指横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 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

  • 症状起因: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截瘫病人多数在正常劳动、意外事件(如车祸、工伤、自然灾害)中突然受伤。我们从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中国骨与关节杂志》中总结出常见症状有以下几点。 1、痉挛:从腰部到脚都会有痉挛,而且对声音过敏,突然的声音会加重疼痛和痉挛; 2、尿闭屎闭,小便需用导尿管才能排出,大便需用“开塞露”药物帮助排出。 3、从腰部到脚都不会出汗,是在做了磁共振以后不再出汗了,而且疼痛也加重了; 4、疼痛:从上腹部到脚24小时疼痛,有时如万根针扎、有时如刀搅、有时如火烧,并且整个下身象被水泥灌注了一样僵硬的疼痛。

  • 可能疾病: 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热带痉挛性轻截瘫 脑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颈部开放性损伤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