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肠出血> 如果是肠出血会有什么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肠出血可能表现为便血、腹痛、腹泻、贫血、腹部肿块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就医以确定出血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便血
当肠道出现炎症性病变时,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会导致黏膜受损和血管破裂。这些疾病可导致消化道微血管破裂,血液随着大便排出形成便血。便血通常发生在直肠和结肠,但有时也可能是小肠出血的症状。
2.腹痛
肠出血会引起胃肠平滑肌收缩异常,进而引发疼痛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腹痛。腹痛可能位于上腹部、下腹部或脐周区域,具体取决于出血点位置。
3.腹泻
肠出血可能导致肠道运动加速以促进血液排出体外,从而引起腹泻。腹泻可能伴随频繁排便且粪便呈稀水状或含有血液和黏液。
4.贫血
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铁储备减少,影响红细胞的合成,从而引起贫血。贫血可能导致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晕厥。
5.腹部肿块
如果出血量较大,在短时间内积聚形成血凝块,可能会形成腹部肿块。肿块通常位于右下腹,可能伴有压痛或波动感。
针对肠出血的症状,可以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血常规以及便常规加潜血试验等明确诊断。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治疗,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以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4-02-19 13:4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肠出血

肠缺血是指供应肠道血液的血管因某种原因发生阻塞,致使肠道的血液来源减少或丧失,不能供肠道的生理活动所需,肠壁发生淤血、水肿或溃疡,严重者还可发生坏死、出血、穿孔和腹膜炎。   缺血性肠病(ischemicboweldisease)是因肠壁缺血、乏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本病多见于患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病变多以结肠脾曲为中心呈节段性发生。造成结肠缺血的直接原因多为肠系膜动、静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因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闭塞及狭窄。心力衰竭、休克引起血压降低,肠局部供血不足也可成为发病原因。

  • 症状起因:血管病变血管本身的病变是引起肠道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1)动脉粥样硬化(有15例):血管管腔缩窄,血流不畅引起相应部位血液供应减少。(2)栓塞(有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外伤骨折、长期卧床等情况下,因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故极易接纳来自心脏的栓子而发生栓塞。其发病率约占急性肠梗塞的50%。(3)全身性血管病变(结节性多动脉炎有1例):也是在局部的表现之一。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时,肠道小动脉受累,致使相应肠管血液供应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血液病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严重感染ICD时及化疗、放疗等情况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或栓子而堵塞肠道血管,19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就是因妇科肿瘤进行放射治疗,1.5年后因缺血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穿孔和肠坏疽,并行部分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9天再次穿孔致肠瘘,56天后死亡。血流量不足凡能引起内脏血流量下降的原因均可引发肠道缺血,导致缺血性肠炎,如冠心病、心瓣膜病或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休克时外周血管的灌注不足等,特别是在治疗上述疾病的过程中使用洋地黄类药物,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或β受体激动剂等可作为外源性刺激进一步降低肠道血液流量,诱发或加重缺血性肠病的发生,19例患者中6例属于此种情况。其他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症、肠道血管畸形、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也可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急性胰腺炎是一临床常见疾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20%,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19例患者中有2例属于急性胰腺炎侵及肠道动脉和静脉引起缺血性肠病。

  • 可能疾病:结肠炎  阿米巴痢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癌  过敏性紫癜肾炎  

  • 常见检查: 纤维结肠镜  双气囊小肠镜  乙状结肠镜检查  气钡双对比造影  纤维肠镜  

  •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

推荐医生更多

常新庭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科

林伟 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余小鸣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李明峰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杨生茂 主任医师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