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为什么水中毒
补充说明:为什么水中毒
a******W 2022-04-29 23:0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水中毒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功能障碍、大量摄入低渗溶液、药物副作用或电解质失衡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抗利尿激素能够提高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少尿液产生。当体内存在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反应时,身体为了对抗这些刺激,会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保留水分,导致水中毒。感染性休克患者通常需要补液以维持血容量稳定,此时可能会使用含有钠离子的液体进行补充,如生理盐水等,从而引起水中毒。
2.肾功能障碍
肾功能障碍会导致肾脏排泄水分的能力下降,使体内水分潴留,进而引发水中毒。急性肾损伤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无法有效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可能导致水中毒的发生。
3.大量摄入低渗溶液
大量摄入低渗溶液会引起细胞内水肿,导致脑部压力增高,进一步抑制了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得机体不能有效地排出多余水分,从而引起水中毒。例如,在应用甘露醇作为降颅压药物时,如果剂量过大或者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体内积累大量的甘露醇,从而使血液渗透压降低,诱发水中毒。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皮质类固醇等会影响体内电解质平衡,导致钠离子浓度降低,进而影响抗利尿激素的正常分泌,造成水中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也可能引起肾损害,导致肾排水功能受损,进而引起水中毒。
5.电解质失衡
电解质失衡包括高钠血症和低钠血症,都可能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从而引起水中毒。纠正电解质失衡的关键是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钠食物的摄入量,增加富含钾的食物的摄入量,如香蕉、橙子等。
针对水中毒,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以及临床表现,定期评估并调整饮水和补液策略。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安排血液和尿液检测,以评估电解质水平和肾功能状态。
2024-02-25 14:4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系指机体摄入或输入水过多,以致水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液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又称“水中毒”或稀释性低钠血症。水中毒发生较少,仅在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或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才造成水在体内蓄积,导致水中毒。
浓氯化钠注射液
各种原因所致的水中毒及严重的低钠血症。本品能迅速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内液的水份移向细胞外。在增加细胞外液容量的同时,可提高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参附注射液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症等。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肝爽颗粒
疏肝健脾,清热散瘀,保肝护肝,软坚散结。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