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肠系膜上动脉出血的原因
补充说明:肠系膜上动脉出血的原因
a******W 2022-05-11 14:1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肠系膜上动脉出血可能是由创伤性损伤、溃疡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结核病、巨球蛋白血症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创伤性损伤
创伤性损伤可能导致血管壁受损,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出血。对于轻度创伤,可通过压迫止血进行处理;重度则需紧急手术修复受损血管。
2.溃疡病
溃疡病是由于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物等诱发的黏膜下层缺损。当病变侵袭到血管时,会导致血管破裂和出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来缓解不适症状。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由门脉高压引起的,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会引起大出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垂体后叶素注射液、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
4.结核病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在病情活动期可能会导致肠道出现坏死组织,进而发生穿孔,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出血。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等。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异常增生的浆细胞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分子量较大,容易凝固红细胞而形成缗钱状血栓,进而堵塞小血管,使血液供应受阻,从而引起肠系膜上动脉出血。针对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通常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如环磷酰胺联合苯达莫司汀方案以及依鲁替尼胶囊等。
建议定期进行胃肠内窥镜检查以监测任何可能的病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有助于减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2024-04-21 08:38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血液中IgM异常增多即为巨球蛋白血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因不明,又称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本症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因不明的单克隆lgM增多称之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巨球蛋白血症),继发于其它疾病的单克隆或多克隆lgM增多称之为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是老年发病、贫血、出血倾向及高黏滞综合征。诊断依据血中出现大量单克隆lgM和骨髓中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本病呈慢性过程,无临床症状时不宜化疗,对进展性疾病采用化疗。
注射用特利加压素
1.胃肠道出血,如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其它胃肠道出血。2.泌尿生殖系统出血,如功能性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生产或流产等引起的出血。3.术后出血的治疗,特别是腹腔和盆腔区域的出血。4.妇科手术的局部使用,如在子宫颈的手术。5.肝肾综合征,如(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等)合并肝肾综合征,也用于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或预防等。6.顽固性(对儿茶酚胺抵抗性)休克,如败血症性休克等对扩容或和或儿茶酚胺等常规治疗无反应时。
云南白药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疮疡肿毒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以及皮扶感染性疾病。
苯丁酸氮芥片
霍奇金病,数种非霍奇金病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晚期卵巢腺癌。本品对于部分乳腺癌病人也有明显的疗效。
门冬氨酸氨氯地平片
可单独或联合其它抗高压药物治疗高血压。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