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儿童消化道出血> 儿童消化道出血的4大病因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儿童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众多,其中感染性胃肠炎、食物过敏、胃溃疡、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是常见的四大病因。鉴于消化道出血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应尽快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感染性胃肠炎
感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肠道炎症,这些病原体可损伤肠黏膜,导致局部微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针对病毒感染所致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则需用抗生素治疗,例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
2.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时,机体免疫系统对某些食物产生过度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从而引起消化道出血。治疗食物过敏主要是通过去除致敏食物并使用抗组胺药来缓解症状,如盐酸苯海拉明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
3.胃溃疡
胃溃疡是由于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或攻击因素增强所导致的消化道病变,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胃壁发生坏死和脱落,形成溃疡面,进而导致出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等。
4.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会导致动静脉直接连接,使血液从毛细血管漏出到肠壁中,引起反复的消化道出血。对于此病症,内镜下激光凝固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够封闭异常的血管通道,减少出血风险。
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以及粪便颜色和质地,以早期发现潜在的问题。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幽门螺杆菌检测、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以进一步评估病情。

2024-03-01 16: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消化道出血 (儿童消化道出血)

小儿消化道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表现为呕血、便血或两者均有。出血原因复杂,除消化道本身的疾病外,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出血的部位可以是上消化道,也可能是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如食管、胃、十二指肠后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如小肠、结肠、直肠、肛门的出血。小儿对失血量的耐受力差,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有的出血量大、速度快,可出现致命性失血性休克,有的则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反复小量出血,久之可导致小儿贫血,必须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尽管目前诊断方法有了较大提高,对低血容量休克的病理生理的了解有了较大进步,然而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小儿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就体重和循环血量而论,儿童患者出血的危险性比成人大,故迅速确定出血的病因、部位和及时处理,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