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过劳> 过劳瘦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过劳瘦可能是由神经性厌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慢性感染等疾病因素导致的,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代谢异常或能量消耗增加。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并评估整体健康状况。
1.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是由于个体对体重增加产生认知障碍,导致过度限制饮食以减轻体重的一种心理障碍。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食欲调节中枢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食欲和代谢。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氯丙嗪片、氟哌啶醇片等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会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从而引起体重下降的情况发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缓解不适症状。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是指肾上腺皮质长期分泌不足,无法满足身体对于糖皮质激素的需求,导致脂肪分解加速,蛋白质消耗增加,进而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醋酸龙注射液等药物补充体内缺乏的糖皮质激素,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4.糖尿病
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者相对不足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紊乱性疾病,会引起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患者需遵照医生的意见口服格列齐特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降血糖药控制病情发展,有助于稳定病情并促进体重恢复。
5.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或其他慢性细菌感染,持续存在炎症反应,导致能量消耗增加,进而引起体重下降。针对慢性感染,患者应接受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例如利福平、异烟肼等,以消除感染源,减少炎症反应,从而改善体重状况。
建议关注睡眠质量,保持充足休息,有助于改善身体状态。必要时,可进行内分泌相关血液检测、胃肠道内窥镜检查等,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2024-04-26 15:3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anonexianervosa)一词系1874年首创,亦称神经性食欲不振,以长期原因不明的厌食,显著的体重减轻为其特征。发病年龄在10岁以上,女性青少年为多见,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与极度衰竭,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发育。原因还未完全查明的精神障碍,特征是为保持体型瘦削而长期过分节食或拒食,以致造成体重锐减﹑营养缺乏、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多见於青少年期,女性患病率远高於男性。经适当治疗可以康复。临床上要与躯体疾病引起的消瘦相鉴别。由于患者并不缺乏食欲,不是厌食,而是主动拒食,因此神经性厌食一词名实不符。发病频率因时因地而异,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发病率较高,1970年代的年平均发病率为每10万人0.37~1.6例。纵向调查显示,近20~30年来发病率上升。多为女性,男性只占总病例数的4~6%。英国寄宿学校的12~18岁女生中,神经性厌食的患病率为0.5%。首次发病年龄一般在10~30岁之间,约80%的病例始发於13~20岁之间。美、英等国的调查表明,经济富裕的上、中层家庭中,以及像芭蕾舞演员这类强调身材苗条的职业中,本病的发病率较高。中国目前尚无流行学调查资料。

  • 症状起因:病因迄今尚未完全弄清楚。一、病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无原发性器质改变。中枢神经系统与摄食有关的部位(下丘脑)是否存在著分子水平的变化,抑或完全是心因性障碍则都还不能肯定。二、目前多认为,神经性厌食的发病,是生物学易感素质与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因素起素因作用,心理学因素起诱因作用,而社会影响起病理塑型作用。支持生物学素因假说的证据主要有:女病人100%有月经停止,约20%的病例在病程早期体重还在正常范围时,便出现月经停止和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提示下丘脑有原发的功能失调。有间接证据表明,患本病时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有抑制性反馈控制缺陷,导致该处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活动增强。神经性厌食与特纳氏综合症(XO综合症)和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同时存在的频度,远远超过机遇的频度,推测染色体畸变可增加神经性厌食的易病性。

  • 可能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  小儿厌食症  希恩综合征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  

  • 常见检查: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腹部外形  

  • 就诊科室:心理、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张然航 主治医师

提问

合肥心脑血管病医院

雷著斌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龚树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王正文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

关菁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花生医院

孟广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青岛开泰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