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厌学> 儿童厌学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厌学症的治疗方法

发病时间:不清楚

儿童厌学症的治疗方法

补充说明:儿童厌学症的治疗方法

a******W 2022-05-12 18:45

厌学 亲子关系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儿童厌学症可采取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社交技能训练、心理支持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1.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通过正面强化、负向消除等手段来改变孩子不良学习习惯。例如,家长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此方法适用于纠正儿童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暂时性厌学问题。
2.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孩子识别并改变错误的学习观念及思维模式。例如,心理咨询师会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害怕上学”等问题,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针对存在明显认知偏差所致的厌学现象有效。
3.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侧重于改善亲子关系,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可能会建议家长调整教育方式,增加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适合处理由家庭环境引起的儿童厌学情况。
4.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其他互动活动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有助于减轻他们在学校中的压力,进而缓解厌学情绪。对于那些因为社交障碍而感到在学校不适的儿童有良好效果。
5.心理支持治疗
心理支持治疗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非评判性的环境,让他们表达内心感受。这种倾听式交流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重新获得对学习的兴趣。当儿童面临生活变化如转学或亲人离别时,心理支持治疗尤为有益。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上述治疗方法时,应确保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受过培训的心理健康专家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过程,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2024-02-13 21:0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厌学心理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 症状起因:儿童大多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乐意学习。但有些儿童就是不爱学习,为什么会出现厌学现象呢?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家庭方面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已属普遍,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强迫孩子学外语、背诗词、弹钢琴等等,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同时对学习产生反感,甚或与家长对抗,有的还发展到因丧失生活的信心而轻生。 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缺少正常关爱。有些学生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等原因,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放任自流,没有正确方向的引导,性格孤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2、学校方面 教师“厌教”课堂没趣味,学生受影响学习没兴趣。教师态度不正、不民主、盛气凌人,学生厌烦这样的老师,进而不愿听他上课,厌学这一学科;教学内容不丰富,讲课照本宣科,听了收获不大,听着没劲;教法不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管你愿不愿听,讲了就算;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越大,厌学心理越重。这样的教学,学生像受罪,他怎能不厌学! 学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量化学习成风,不考虑学生的情绪反应。在传统教学体系中,要是没有分数,教师就像一个陷入敌阵而失去战斗力的士兵一样束手无策。“合作教育学”提出尝试不给学生打坏分数或不打分数。他们坚信懒惰的学生比想象中要少得多,只有在儿童遇到了力不胜任的学习任务时,他们才会变得懒惰起来。并提出对于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处于低水平的儿童,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分数,而恰恰是“自尊心”。一旦儿童的学习受制于分数(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没有智力活动的欢乐,没有认识的欢乐,就必然把学习变成一种枯燥无味的苦事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孩子一连得了2 分,他就同自己的命运妥协了,觉得无所谓了,求知欲的火花被熄灭了,第二次点燃求知欲的火花是多么难呀!”“只有当儿童学会重新做作业,同时产生了欢乐感和自尊心的时候,我才开始给他打分数。”所以,他提出“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的口号。  3、自身方面 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多见于神经过分敏感和性格内向的同学。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唯恐成绩下降。对考试和平时的学习信心不足,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 4、社会方面 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大环境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影响是巨大的。

  • 可能疾病: 抑郁症

  • 就诊科室:心理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