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肿瘤科> 癌症> 使用甲巯咪唑会增加患癌症风险吗

精选回答(2)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甲巯咪唑是一种用于治疗各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抗甲状腺药物。
它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皮疹、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下降。较为罕见的副作用包括严重的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味觉改变、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关节疼痛、头晕、头痛、脉管炎、红斑狼疮样综合症。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肝炎、间质性肺炎、肾炎,甚至是肾脏血管炎。此外,尽管不常见,但也有报告指出可能伴随血小板减少现象。值得注意的是,甲巯咪唑通常不会导致子宫内膜癌。在服用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休息,并遵医嘱持续服药是十分重要的。如有任何疑问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请及时就医咨询。

2025-02-21 17:05

举报

张卫平 副主任医师 侯马安定医院

擅长: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肺炎,脑梗死,脑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提问

你好,根据你的叙述甲巯咪唑片,抗甲状腺药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较多见副作用有皮疹或皮肤瘙痒及白细胞减少;较少见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可能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可能致味觉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关节痛、头晕头痛、脉管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罕致肝炎、间质性肺炎、肾炎和累及肾脏的血管炎,少见致血小板减少、应该是不会导致子宫内膜癌,建议放松心情,注意休息,继续口服治疗

2018-09-19 16:1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皮疹

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皮疹的特点是大、小片粒红,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其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断。

  • 症状起因:一、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包括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登革热斑疹伤寒、恙虫病、伤寒、副伤寒、丹毒、野兔热、马鼻疽等多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疹多伴有不同形式的发热。由于病种的不同,此类疾病又各有特色。如猩红热的皮疹常于发病第1~2天,先出现于胸上部与颈底部,继而迅速蔓延全身,面部发红而唇周苍白,有脱屑现象,发病以急性发热、咽喉炎开 始,可伴有白细 胞增多及典型的杨莓样舌;麻疹的皮疹常发于病后的第3-4天,发疹开始于面 部、耳后、发际、以后遍布全身,呈斑疹或斑丘疹,后期有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白细胞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口腔内的麻疹粘膜症状;风疹发疹于病后第 1~2天,皮疹迅速出现迅速消退,呈散在性小斑丘疹,由面部向下蔓延,无脱屑及色素沉着,一般病程短而症状轻;水痘的皮疹常于发病数小时或1~2天内分批 陆续出现,初为红斑,次为斑疹,再次为丘疹,继后则转为水疤。此外,斑疹伤寒、伤寒、恙虫病、副伤寒、野兔热也为发疹伴有发热的传染性疾病,但发病率较 低,其典型的发热类型及病史可协助诊断。 二、结缔组织疾病 主要见于急性播散性红斑狼疮。其典型的皮肤损害为鼻梁或双 颊出现蝶形红斑,其他皮肤损害如可出现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丘疹、紫癜、荨麻疹等,同时伴有发热、皮疹脾肿大、关节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沉加快、 血清蛋白降低、抗核抗体试验呈阳性,狼疮细胞的发现对确诊此病有决定性意义。 三、变态反应与过敏 如风湿热病人中 1/3可出现各种皮疹。最常见的为环形红斑与皮下结节,此病多伴发热、汗多、关节痛及血沉加快等反应。药物热通常伴有药疹,但多呈对称性分布且呈多形性, 往往伴有痉痒感、烧灼感。常见的发疹类型为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麻疹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等,其发病前有服用抗菌素、水杨酸制剂、鲁米那等史。荨麻疹也由 过敏所致,可由寒冷刺激及其他过敏原所致,其特征与暂时性水肿性皮肤隆起,顶面齐平,常伴有瘙痒和灼热感,通常突然发生,经过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即迅速消 失。 四、血液病 急性发疹也可见于某些血液病。往往伴有发热,可见于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及恶性网状细胞病。骨髓象检查可帮助诊断。

  • 可能疾病: 荨麻疹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皮肤病、传染科、内分泌

推荐医生更多

孙少川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靳凤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孙宝友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侯百鸿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

贾成 主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

杨汉民 主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