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其他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日常如何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日常如何预防

发病时间:不清楚

流行性腮腺炎日常如何预防

补充说明:流行性腮腺炎日常如何预防

a******V 2010-08-01 10:20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肿大 疫苗 发热 头痛 咽痛 食欲不振 肿胀疼痛 皮肤 紧张 腮腺炎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王广义 主任医师 美莱整形美容医院

擅长:医学整形美容形象顾问,个人综合形象设计,整形术前术后心理辅导

提问

此病不用预防,必须得一次,要不不会产生免疫力。

2010-08-01 10:33

举报

医生回答(2)

闵美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春冬季最多见。以起病急、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一侧或双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胀疼痛,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不发红,有触痛,常伴颌下腺或舌下腺肿大等临床表现。目前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较多使用病毒唑,该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临床上治疗腮腺炎有一定效果,但不佳。

2014-04-28 16:41

举报

李若彤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接种疫苗是孩子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该重视疫苗接种,按时接种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1岁半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

2013-12-19 14:4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腮腺肿大

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2—3天,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或腮腺肿大同时有颌下腺肿大,甚或仅有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

  • 症状起因: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与副流感、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于副黏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1934年自患者唾液中分离得,并成功地感染猴及“志愿者”。病毒直径为85~300nm,平均140nm。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甲酚皂溶液、70%乙醇、0.2%甲醛溶液等可于2~5 min内将其灭活,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时可保持24h,加热至55~60℃时经10~20min即失去活力。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该病毒只在人类中发现,但可在猴、鸡胚、羊膜和各种人和猴的组织培养中增生。猴对本病毒最易感。该病毒抗原结构稳定,只有一种血清型。但有六个基因型,即A~F。我国学者在1998年发现一个新基因型,核苷酸水平差异在0.8%~4.5%,氨基酸水平差异在3.5%~12.3%。 腮腺炎病毒的核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具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其外层表面含有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和一种血凝素糖蛋白(hemagglutinin glycoprotein),具有病毒抗原(V抗原)。S抗原和V抗原各有其相应的抗体。S抗体于起病后第7天即出现,并于2周内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可保持6~12个月,可用补体结合方法测得,S抗体无保护性。 V抗体出现较晚,起病2~3周时才能测得,1~2周后达高峰,但存在时间长久,可用补体结合、血凝抑制和中和抗体法检测,是检测免疫反应的最好指标,V抗体有保护作用。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论发病与否都能产生免疫反应,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 于病程早期,可自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本病毒很少变异,各毒株间的抗原性均甚接近。

  • 可能疾病: 化脓性腮腺炎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放射病 腮腺炎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口腔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