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鼻咽癌的骨转移
补充说明:鼻咽癌的骨转移
a******B 2010-10-07 23:5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你好,鼻咽癌骨转移实属病情晚期,建议保守治疗,带瘤生存。减轻患者痛苦,控制癌细胞扩散,延长患者生命。中医认为治疗肿瘤的原则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利湿、软坚散结、补气养血、滋阴培元提高免疫力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为目的。
2010-10-08 09:3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6)
鼻咽癌早期就容易发生转移,虽然其对放疗很敏感,但是转移后肿瘤面积扩大,而放疗是局部治疗方法,此时建议用中医中药联合放疗治疗。中药是全身性治疗,放疗联合中药治疗不但治疗效果好而且可以减轻放疗引起的副作用。对于转移范围广,患者身体机能弱而难以耐受放疗的患者,可单用中医药治疗,对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也有辅助作用。抗癌中药较好的有含量为16.2%的人参皂苷Rh2,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提高患者免疫力。
2018-01-11 22:12
举报鼻咽癌的骨转移?你好,鼻咽癌首发症状以局部侵犯为主,如侵犯颅底引起头痛,侵犯颅神经引起相应症状:面麻、听力下降、声音嘶哑等,侵犯后鼻孔引起鼻塞、回吸性血涕、间歇性鼻衄。淋巴转移多以上颈部多见,单侧或双侧,有时伴有疼痛、耳闷堵感、听复视。
2014-11-16 09:20
举报鼻咽癌的骨转移?你好,鼻咽癌首发症状以局部侵犯为主,如侵犯颅底引起头痛,侵犯颅神经引起相应症状:面麻、听力下降、声音嘶哑等,侵犯后鼻孔引起鼻塞、回吸性血涕、间歇性鼻衄。淋巴转移多以上颈部多见,单侧或双侧,有时伴有疼痛、耳闷堵感、听复视。
2014-10-29 08:28
举报鼻咽癌治疗首选放射治疗,辅以手术,化疗和中医保守治疗。
鼻咽癌的治疗方案已经比较成熟,多数有效,而且可以辅以人参皂苷RH2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中西医在治疗肿瘤上各有所长,故治疗鼻咽癌必须做到发挥中西药各自优势,坚持长期治疗,宽舒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治疗,增加饮食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功能。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鼻咽癌就诊病例中,中晚期较多,此外尚有60%左右在治疗后3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症状,所以西医 治疗后结合人参皂苷RH2,可以很好的增效减毒,缩短愈后周期,防止复发转移。鼻咽癌目前生存期还是比较不错 的。预后要 多复查,注意平时的生活规律,特别是饮食规律。
2011-06-27 17:37
举报你好:就你目前的情况建议采取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因为正气亏虚、邪毒炽盛、气滞血淤、痰浊积聚于人体引发癌症。治疗方面,主张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并根据正虚邪实不同,采取扶正培本、活血化淤、解毒攻毒、化痰(软坚)散结等治疗方法,提高免疫力,保护机体正常机能,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祝早日康复!
2010-10-08 07:56
举报您好:建议患者采用纯天然中草药治疗效果比较好,而且安全,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的伤害及毒副作用,能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治疗的效果,纯天然中草药对萎缩肿瘤血管(毛细血管肿瘤的根基)有独特的疗效,能使肿瘤得不到一丝的养分,肿瘤得不到养分自然就萎缩了,这才是治愈肿瘤的真正手段。
2010-10-08 00:01
举报向医生提问
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大多为中年人,亦有青少年患病者。病因与种族易感性(黄种人较白种人患病多)、遗传因素及EB病毒感染等有关。鼻咽癌是一种侵入性很强的肿瘤,早期侵犯深部结构。鼻咽部因扩散的方式不同而引发不同的症候群:上行型(A型)扩展、下行型(D型)转移、上下行型(AD型)。
多发人群:中年人群
典型症状: 鼻内似有擤不出的鼻涕 张口呼吸 耳内闭塞感 鼻咽腔狭窄 咽部异物感
临床检查: 鼻内似有擤不出的鼻涕 张口呼吸 耳内闭塞感 鼻咽腔狭窄 咽部异物感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10000元)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本品用于预防和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包括枯草热)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以联合用药形式,用于可逆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常规治疗,包括成人和儿童哮喘。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丹莪妇康煎膏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软坚化积。用于妇女瘀血阻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期不适、癓瘕积聚,以及盆腔子宫内膜异味症见上述症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