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5)

汪春香 主任医师 其他

擅长:精神病

提问

 产后抑郁症如何治疗? 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好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以便更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治疗。祝你早日康复!

2014-03-27 14:48

举报

杨魁芬 主任医师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擅长:从事神经内科、精神病、心理障碍临床工作30余年,特别擅长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头痛、头晕、神经症、躁狂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强迫症、恐惧症、自闭症等神经疾病。

提问

目前有很多人深陷在抑郁症的沼泽中,抑郁症患者不仅自我评价降低,有时还会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自责自罪,严重时可反复出现消极观念或者行为。抑郁症患者自杀是最危险的症状。所以不要等到患者自杀了才觉得重视,应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2014-03-21 10:38

举报

王玉堂 主任医师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擅长:针对失眠、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症、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神经官能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惧症、自闭症、更年期综合症、网络成瘾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见解。

提问


  您好,治疗产后抑郁症应该通过中医现代化的技术来进行调理治疗,另外,在生活中下面的护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1. 支持性心理治疗

  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以支持性心理疗法为主。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缓者的情绪极其低落,则以支持性的心理治疗为主。针对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所处的不良环境,个与言语和行为上的支持。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需要支持和鼓励,并对其疾病状况给与充分解释,如果抑郁症不太严重,应在早期与患者就生活状态进行讨论与咨询。如果抑郁症状严重,则不应早期与患者进行讨论,因为这只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加重患者的失望感,医生应着重对患者从责任感上进行激励,使患者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2. 疏导心理治疗

  抑郁患者情绪低落,兴趣索然,往往沉浸在痛苦的病理体验中。因此医生应采取各种积极地手段,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让患者多做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增加患者的活动量,提高兴奋性,改善情绪状态。帮助患者分析自己的过去,现在人格方面的缺陷对疾病的不利方面并克服这些因素,防止情绪低落对身体的损害。让患者疏泄不良的情绪,在心理上出现一系列的积极活动,并强化患者心理上的闪光点,鼓励患者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3. 认知治疗

  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中的理性情绪治疗、认知心理治疗及人之行为治疗效果好。这些治疗基于关于抑郁症的认知三联症理论,即抑郁症患者消极地对待自我、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未来。治疗的目标是转变患者的消极地认知,用更接近现实的解释替代消极地认知,使患者更好的面对现实,处理好现实问题。

2013-11-09 10:13

举报

彭军 副主任医师 上海新科医院

擅长:上海新科医院,精神障碍疾病:失眠,抑郁症,强迫症,躯体化障碍,神经衰弱 ,癫痫,精神分裂,焦虑... 治疗方法:行为认知治疗,心理恢复指导,汉密尔顿焦虑测量,精神饮食恢复.精神药物用药指导...

提问

  是抑郁症?
  我来给你从抑郁症临床角度解答问题:情况比较严重你去最好去本地的医院找 个专家治疗,也可以来上海。
  抑郁症如何调理才是最好的呢?很多抑郁症患者的一些基本体征让他们十分的痛苦,比如失眠,比如厌食、头痛、胸闷等等,如果只是单纯的对这些症状体征进行治疗,那么效果十分的不理想。如果我们能够对抑郁症进行一番调理,在这些众多复杂的抑郁症并发症状中选择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进行重点治疗,同时对病人的心理进行干预治疗,对患者整个身体的情况进行一些长时间的滋养和护理,这样的调理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意义是比较深远的。
  抑郁症如何调理才会对病情本身有帮助呢?答案就是通过现象找到本质。由于抑郁症这种病情十分的复杂而又特殊,因此我们不能单一的追求对于抑郁症患者的身体上的调理,更应该注意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精神上的调理,这样的调理是十分 重要的,让患者有一个十分健康的心理和精神,那么抑郁症肯定会不治自愈。因此关于抑郁症如何调理的答案,相信大家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定论了,那就是,抑郁症的调理是多方面的,综合调理才是真正有效果的。

2013-07-16 17:41

举报

齐玉龙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依据症状介绍,本患者目前的这一症状不排除精神障碍,其病因多为产前还产生思虑过多、睡眠不足或睡眠障碍引起的。就该症通过中医中药调理是很快痊愈的,如需了解详情可通过联系了解。

2010-12-03 22: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产后抑郁症 (产后精神抑郁,产褥期抑郁症)

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或嗜睡状态。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