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上焦火下焦寒的原因

精选回答(3)

武志娟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内科、儿科疾病,如反复咳嗽、小儿发热、鼻咽炎、哮喘、慢阻肺、支扩、小儿积食、反流性疾病、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消化不良等;疑难疾病如肺结节、间质性肺病、肺动脉高压、肺肿瘤、消化道肿瘤等。其他如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糖尿病以及亚健康体质的调理。

提问

上焦火下焦寒多考虑是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也可能是心火旺盛、肝火旺盛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

1、不良生活习惯

如果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引起上焦火、下焦寒的情况。建议患者调整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2、心火旺盛

心火旺盛可能与外邪侵袭、饮食因素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口舌生疮、狂躁谵语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会出现下焦寒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穴位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3、肝火旺盛

肝火旺盛可能与长时间情绪过度紧张、焦虑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状。同时,也可能会引起上焦火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拔罐、刮痧等方式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上焦火下焦寒还可能与肾阳虚、脾阳虚等原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

2023-07-22 07:42

举报

杨立志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睢阳区中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科,儿科

提问

你好,可能是上实下虚正,一是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二是服用一段时间三九胃泰和果胶铋和整肠生胶囊和乳酸菌素片!

2011-05-23 22:18

举报

吴云德 医师 徽城镇南源口卫生院

擅长:消化内科及常见病的诊治。

提问

这与体虚有关 试用高钙片,舒筋活血片 参苓白术散调理治疗

2011-05-23 22:1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火

心火在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

  • 症状起因:人体的散热体系,除了皮肤、汗腺、呼吸对热量的散发外,体内各种液态物质如血、津液、元阴对热量的吸收和储纳也是使体温恒定不至于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人体血、津液、元阴等物质亏损到一定程度,人体也会出现产热散热平衡的失调,从而出现各种发热性疾病,这就是产热相对过多的情况,在中医上把这种相对的热量过多引起的“内火(热)”称为“虚火(热)”。“虚火(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自觉发热,测量体温往往无升高或有轻微升高(常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9℃),热度往往在午后或夜间明显,劳累后症状会加重。除发热外,另外还可以见到手足心发烫、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骨蒸潮热、两颧潮红等症状。人体内血、津液、元阴等物质,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在完成生理活动时要消耗这些物质,同时又从饮食中吸收营养,使消耗的物质得到补充和充盈。当人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时,就导致了“虚火(热)”的发生。另外,体内的液态物质在“实火(热)”和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下也会大量减少,从而出现“虚火(热)”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出现低热不退,热度上午轻或无热度,午后和夜间热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9℃,精神萎靡,知饥不欲食,口干但不喜饮,心烦失眠,咽干齿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等。对于这种疾病,就需要采用补养阴液的方法来治疗,只有使体内损耗的血、津液、元阴等阴液得到逐步的充盈,低热才能逐步好转。此外,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不当,比如说过度发汗,也会使体内阴液损伤,而导致“虚火(热)”。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宜辨虚实。常见胸中烦热,午后潮热,五心发热,口苦,溲赤等症。《明医杂著》卷一:“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属心肾。”治宜清金养营,疏邪润燥为主。

  • 可能疾病:赤脉传睛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周继友 主任医师

提问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孙彩珍 主治医师

提问

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

崔东旭 医师

提问

郑州甲乳专科医院

刘建国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郑州甲乳专科医院

裘维焰 主任中医师

提问

杭州阿波罗医院

丁国安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