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习惯性便秘肚胀口有异味
补充说明:习惯性便秘肚胀口有异味
补充提问:脸上生完宝宝还起了不少雀斑个人感觉和便秘有关
a******7 2011-08-09 21:0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根据你的描述出现上述一系列的症状,考虑和便秘有一定的关系,和胃肠道功能不好导致的。建议:平时一定要注意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及粗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并注意适当的运动,避免久坐每天轻柔按摩腹部。适当喝些酸奶,必要时口服益生菌进行调理。如果不能缓解,最好进行肠镜检查。
2019-03-15 11:16
举报你好,可能是慢性结肠炎肠道功能紊乱所致,一是多喝汤水,二是多运动,三是多吃蔬菜和水果,四是每天喝一些蜂蜜水,五是服用一段时间中成药麻仁丸
2011-08-09 21:1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你好,便秘使肠道内毒素蓄积量不断增加,还会造成腹胀、体形肥胖变形,并出现色斑、皮肤粗糙、痤疮等。建议平时要多运动锻炼,增加肠道蠕动;饮食以清淡为主,禁烟酒,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及时排便,不要控制便意;可以服用温和通便的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四味药材制成,具有行气导滞,促进胃肠蠕动,调理消化机能的功效。从而有效排除肠腔内积滞物与积气,达到全面调理肠胃机能,促进消化、吸收、运送、排泄的目的,缓解便秘症状。
2018-11-01 10:14
举报向医生提问
习惯性便秘是指长期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多发于老年人。 但亦有学者认为习惯性便秘不仅仅限于功能性便秘,它又包括结肠性便秘与直肠性便秘,因此 ,患有习惯性便秘的人应及早去医院查明便秘的原因对症治疗。 习惯性便秘主要是生活、饮食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以及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的,对其治疗如果不纠正这些起因,治疗效果往往较差。药物治疗只是临时之举,长期依赖泻药只会逐渐加重便秘程度,生活调摄才是根本治疗。
症状起因:习惯性便秘原因,还是属于功能性的肠胃障碍,也就是找不到身体上实质的病变,多起因於紧张,压力大,肠胃蠕动失调,或者有便意忍便,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习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又称功能性便秘。习惯性便秘常见于原发性肠蠕动功能异常,大便蠕动输送延缓或巨结肠等。另有其他原因:1.饮食组成不良:如米面过于精细,食量过少,食用含粗纤维特别是不消化纤维的蔬菜、水果、粮食过少,油脂太缺,饮水不足等。2.排便习惯不良:有便意时不及时排便,抑制便意。习惯排便时看书,不积极排便。依赖泻药排便或滥用泻药,使肠道排出敏感性降低。3.生活起居无规律,每日排便无定时,睡眠不足或久睡不起。长途旅行或因工作繁忙(如空中小姐)未养成按时排便习惯。4.老年体衰排便无力,多胎妊娠全身体力过弱,膈肌、腹肌、肠壁平滑肌无力等,均可造成排便困难。中医认为,便秘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造成的。a.肠胃燥热型:饮酒过度,嗜食辛辣,使肠胃积热,耗伤肠液,大肠失濡,产生便秘、尿黄、腹胀痛、口干口臭等症,治疗以麻子仁丸清热润肠。b.气机郁滞型:情志不畅,忧虑过度,或久坐少动,使气机郁滞,通降失常,大肠传导失职,产生便秘、腹胀、嗳气、胸胁痞满等症,治疗以六磨汤顺气行滞。c.气血不足型:脾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滋润大肠,产生便秘,大便时努挣无力,便后疲乏不适,大便并不干硬。若伴汗出气短的为气虚便秘。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的为血虚便秘。气虚便秘用黄芪汤益气润便,血虚便秘用润肠丸以养血润便。d.脾肾阳虚型:素体阳虚,或病后、产后、年老,脾肾阳虚,阳气不足,阴寒凝结,肠道传送艰难,产生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怕冷喜暖、腹中冷痛等症,治疗以济川煎温阳通便。
常见检查: 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
就诊科室:消化
小麦纤维素颗粒
小麦纤维素颗粒(非比麸):本品用于便秘;作为肠易激综合征、憩室病、肛裂和痔疮等伴发便秘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手术后软化大便。乳果糖口服溶液(科伦):1.慢性或习惯性便秘,调节结肠的生理节律。2.肝性脑病:治疗和预防肝昏迷或昏迷前状态。
维生素C口服液
补充维生素C
肤痒颗粒
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病,荨麻疹。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