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股骨头坏死>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激素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有什么特点表现

精选回答(3)

王晓东 主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三甲

擅长:各种骨科疾病:颈椎病 腰椎疾病 膝骨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脊柱侧弯 肩周炎 骨折术后及康复

提问

激素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特点表现有疼痛、活动受限、关节肿胀等,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疼痛

激素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多考虑是长期服用激素类的药物造成的,但是也不排除是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在发病期间可能会出现腹股沟、大腿内侧等部位疼痛的情况。

2、活动受限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股骨头部位出现明显的疼痛,甚至还会伴有行走不便等症状,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关节肿胀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也可能会使局部的血管发生病变,从而出现充血肿胀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行走困难等现象。

除了上述比较常见的表现外,还有可能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等特点。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进行高压氧治疗。

2023-05-04 11:22

举报

李科 医师 南京股骨髋医院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方式联合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精于骨科微创手术、软组织外科学,在髋关节骨性关节有很深的临床造诣。

提问

你好,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1、患肢肌肉萎缩:患者就诊时均自诉患肢变细,从臀部、大腿到小腿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肌肉容量及肌张力均明显降低,肌肉松驰,从而患肢无力。2、跛行:由于患肢短缩,肌萎无力,便会出现跛行。病情较轻者跛行不明显,但令病人快走或跑步时则明显表现出来,如为双侧发病者则表现步态蹒跚,或呈鸭步。3、髋部疼痛: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点的主要症状。开始时呈隐渐性钝痛,有时可出现急剧痛发作。疼痛部位以腹股沟区为主,并向大腿、臀部、膝部及腰部放散。因此,常常误诊为腰病或膝病。站立或行走增多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建议患者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2019-09-04 16:17

举报

孙伟 医师 成都保髋股骨头医院

擅长:主要针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现代医学的诊疗方法有深入研究和较深造诣,

提问

你好,股骨头坏死是常见骨关节疾病之一,是股骨头由于破坏引起的骨质缺血。髋部关节的严重创伤都会导致股骨头运血不足,引起股骨头坏死。建议患者去医院进行治疗,规范化的检测,确定病情,查明病因,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这样才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佳途径。

2019-04-05 15:10

举报

医生回答(1)

孟和 医师 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骨不连、骨髓炎、肢体畸形等各种骨科疾病。

提问

股骨

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约60多种),比较复杂,难以全面系统地分类,这与发病

机理不清有关。激素引起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比较常见的原因,激素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有什么特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长期使用或间断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

醇激素而引起骨缺血坏死,现已逐年被人们所重视。究竟多少剂量可致股骨头坏死,由

于个体差异,很难确定。激素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有什么特点:(1)激素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的病史:有确凿的长期或间断大量使用激素或有与非类固醇抗炎止痛药长期交替使用的

历史,发病的时间不等,且与激素的总剂量有关,多以轻微外伤为诱因而出现破痛。(2)

性别与年龄:80%一90%为男性,30—60岁为多发年龄,占70%一80%,其中以

40—50岁为高峰。(3)症状与体征:双侧发病率为42%一72%。主要症状为助部疼痛

,呈隐渐性钝痛,也可呈急性剧痛发作。疼痛常位于腹股沟区,轻度跛行,站立或行走

活动明显,休息后减轻,有的向下痛至股前、臀部或膝内侧部,后期出现休息痛及间歇

性跛行等。症状轻者,常有思髓僵硬感。患者可因肌痉挛而致活动受限,但有时有两次

疼痛发作间隙,此时患筋功能恢复正常。多数先一侧发病,后再累及对侧。后期症状加

重,出现破行,下蹲、盘腿等动作明显障碍,有的需持拐行走,双侧患病者,步态瞒珊

,行走困难。(4)实验检查:早期仅有局部压痛,“4字”试验及Thomas征均

阳性。晚期豌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肢体短缩,屈曲内收挛缩畸形,肌肉萎缩,患破可

出现半脱位体征,Trendelendburg征阳性。上面介绍了激素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有什么特

点,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来说,还不能食用辛辣食物,过酸、过咸的食品。总之,为了

更好的康复痊愈,饮食以清单、多钙、多蛋白为主。

2011-09-01 21: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 (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又称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病,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的病理机制是骨组织缺血,所以关于发病机制、血供受阻理论最易被人接受。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各种骨内、外致病因素引起骨组织营养血流减少、骨内血管网受压或流出静脉阻塞,造成局部血供障碍,严重者可引起骨组织缺血性坏死。病初可仅表现为单一主要血管受损,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残余循环血量不足以维持受损部位骨细胞正常供血需要时,骨髓组织将首先受损,随后出现骨细胞坏死。病理检查可见因缺乏细胞成分造成的骨陷窝内空虚现象。病变范围小者多能自发愈合,临床难以发现。反复的生理性修复活动,造成病变区骨组织硬化;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往往只有病灶周缘的坏死骨组织被新骨组织替代,而其他部位的坏死松质骨因新生骨组织覆盖,阻止了新生骨组织进一步长入替代修复的可能。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最终软骨下骨板及关节面塌陷。关节间隙狭窄,骨组织出现囊性变、硬化等典型的骨性关节炎改变,关节完全破坏。因此,治疗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促使局部血管再生,恢复正常循环防止关节面塌陷。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