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黄水疮的治疗方法
补充说明:黄水疮的治疗方法
a******K 2012-06-24 19:5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你好:黄水疮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化脓性皮肤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发病原因主要与免疫功能低下,局部损伤等有关。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用聚维酮碘消毒后涂抹百多邦或者是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症状严重的话,可以同时继续静脉输液抗感染治疗。注意加强护理,避免疱液流到其他部位而感染。
2018-03-09 16:01
举报这种情况多见于细菌感染导致,可以使用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治疗。另外继续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最好做一下血常规检查,看一下白细胞的情况,根据血检选择药物治疗。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askWSBTK:谢谢
回复追问:
取消 提交
回复追问:
取消 提交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3)
防治黄水疮验方(仅供参考)
(1)马齿苋适量。水煎服。
(2)大力子(牛蒡子)适量。
用法:研末调菜油搽。
(3)青蒿适量。研末调菜油搽。
(4)地骨皮。
用法:炒黄研细末,香油调搽患处
(5)乌贼骨、枯明矾、黄柏各等份
用法:共研细末,撒患处。
(6)川连、煅石膏、枯矾各2钱,防风1钱。
用法:为细末香油调敷。
(7)黄柏1两,铜绿5钱,轻粉2钱,枯矾1.5钱,冰片5分。
用法:共研细末,敷患处。如疮口水多撒干末,无水者香油调抹。
1两=10钱,1钱=10分,1钱=3.125克
黄水疮:病名。见《外科正宗》。又名滴浓疮。由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续之成粟米样水疱,基底红晕,随即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搔破黄水淋漓,久则结痂而愈。多发于小儿头面、耳、项等处,有时蔓延不止,可延及全身。即脓疱疮。治宜祛风胜湿,清热凉血。宜服升麻消毒饮,湿热甚者宜服芩连平胃汤。外治用青黛散。
西医认为,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接触传染。预防黄水疮,首先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尽量避免损伤;其次,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B、C,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以增强其免疫力。除了不和病人肌肤接触外,环境要明亮、干燥、清洁。
2014-11-25 19:52
举报黄水疮多发生于小儿头面、耳、项等处,重者可延及全身。治宜祛风胜湿,清热凉血,
2014-01-25 11:23
举报您好,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接触传染。预防黄水疮,首先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尽量避免损伤;其次,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B、C,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以增强其免疫力。除了不和病人肌肤接触外,环境要明亮、干燥、清洁。建议您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2014-01-25 09:27
举报向医生提问
脓疱病(impetigo)也称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损害主要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及自家接种特征,好发于儿童,易造成小区域流行。分类:脓疱病中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称大疱性脓疱病。由链球菌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称寻常性脓疱病,亦称表浅脓疱疮。以毛囊为中心,米粒至黄豆大的毛囊性脓疱,中心贯穿毛发,周围炎症显著者称毛囊性脓疱疮。
一扫光药膏
消肿,解痒,止痛。用于小儿胎毒,湿疹, 黄水疮及疥癣类疾病。
柴银颗粒
中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痛。
肤痒颗粒
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病,荨麻疹。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