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便秘> 便秘>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4岁半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我的女儿

精选回答(1)

39健康顾问 www.39.net

提问

根据您的叙述尚不能判定是何种,仅将小儿急性腹痛常见原因及其特点如下几种给您做参考,建议如有以下的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

1. 蛔虫症。此病患儿多有进食不讲卫生的习惯,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水果冲洗不够甚至不洗,表现为平时虽吃饭正常但仍很消瘦。当环境改变或小儿发烧、腹泻、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为重。常伴有呕吐,甚至可吐出蛔虫。

有时能自行缓解,腹痛消失,小儿显得疲惫。完全恢复后照常玩耍。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这种疼痛可能不是每天发作,也可每天发作数次。给适当的驱虫药物如驱虫净,按2.5-3毫克/千克体重给药,最大最不超过150毫克/次,睡前一次顿服;或肠早清,按说明服药。

当出现便秘或不排便、腹胀、腹部摸到条索状包块时,可能发生了蛔虫性肠梗阻,则应到医院进行输液及灌肠等驱虫治疗。

2. 急性阑尾炎。小儿各年龄均可以得此病,而且比较常见。起病较急,腹痛以右下腹为重,用手按小儿右下腹时会加剧孩子的哭闹,常伴有恶心及呕吐,然后出现发烧,体温可升高达39℃左右。

此时需到医院进行治疗,因小儿阑尾炎的发展较快,时间稍长有阑尾穿孔造成化脓性腹膜炎的可能,而危及小儿生命。

3. 肠套叠。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其病变所在为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的一部分肠腔内,所以腹痛时可以在腹部触到一固定性包块,压痛明显,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呕吐,尤以在发病后2-12小时出现暗红色果酱样大便为特征,有时呈深红色血水样大便。

如能早期发现,到医院进行充气复位,则可免除因套入部分的肠管受压时间过久缺血、发生坏死而必须采取的手术治疗。

4. 嵌顿疝。小儿疝气以脐疝和腹股沟疝为多见。脐疝发生嵌顿的机会很少,多数由于腹股沟疝发生嵌顿造成了腹痛。这样的小儿在发病前都有可复性疝气存在,即在小儿站立或用力排便时腹股沟内侧出现一肿物,或仅表现为一侧阴囊增大,平卧时消失,即使不消失还可用手慢慢还纳。一旦不能送还,肿物不消失且出现腹痛,孩子阵发性哭闹,腹胀和呕吐,时间长了肿物表面皮肤肿胀、发热,压痛明显,则无疑是发生了嵌顿疝,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

5. 肠痉挛。肠痉挛是由于肠壁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为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其发生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受凉、暴食、大量冷食、婴儿喂乳过多等等。本病属于单纯的功能性变化,为非器质性病损,故预后较好,多数可自愈。表现为健康小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每次发作数分钟至十分钟,时痛时止,反复发作,腹痛可轻可重,严重的持久哭叫、翻滚,肚子稍硬,间歇时全腹柔软,可伴有呕吐,吐后精神尚好。若给口服适量的颠茄酊,0.03-0.06毫升/次,则能很快缓解。

6. 细菌性痢疾。本病以夏秋两季多发。常起病急骤,先有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腹泻前常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但腹胀不明显。病儿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乏力,应以送至医院治疗为宜。

7.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都伴有周身的症状。首先表现为皮肤紫癜,面积大小不等,表面紫红色,压之不退色,多分布于四肢和臀部,以踝、膝关节处明显。在此基础上出现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肚子软。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大便为黑色或红色。它是由于肠管内壁出血、水肿造成的。有的小儿还可伴有关节肿痛,甚至血尿等情况。这样的孩子应卧床休息,限制硬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以中医中药进行对症治疗,达到祛邪固本的作用。重者尚需激素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良好,轻症1周、重症4-8周便可痊愈。

2005-11-07 13:2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泄泻 (腹泻)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小儿脾常不足,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

推荐医生更多

常新庭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科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向建 主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张金敏 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王敏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