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奥扎格雷钠的作用
补充说明:奥扎格雷钠的作用
a******W 2014-05-24 18:35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奥扎格雷钠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预防血管内血栓形成、促进已形成的血栓溶解、改善血液流动性、预防脑梗死等机制发挥作用。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使用时需注意剂量控制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1.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奥扎格雷钠能特异性地抑制血小板膜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因子-1(CD40L)与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阻断了由CD40L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使血小板不能活化。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达到预防脑梗死的目的。可遵医嘱口服给药以发挥效果。
2.预防血管内血栓形成
奥扎格雷钠能够直接抑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选择素基因表达,阻止其从α-颗粒中释放至血小板膜表面,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黏附及聚集。通过干扰血小板与受损血管壁的相互作用,降低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进而预防血管内血栓形成。需注意个体差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促进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奥扎格雷钠可以增强纤溶酶原活性,促进纤维蛋白降解,加速已形成的血栓溶解。该药物具有抗凝作用,因此需要监测患者的出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并及时反馈异常情况。
4.改善血液流动性
奥扎格雷钠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同时还可以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血液流动性。提高血液循环效率有助于缓解因血流不畅引起的相关症状。在使用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头痛、恶心等。
5.预防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对血小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地防止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从而起到预防脑梗死的作用。本品可通过注射方式给予治疗,具体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使用时需注意观察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存在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奥扎格雷钠,以免加重出血风险。此外,用药期间还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处理。
2024-03-19 13:41
举报奥扎格雷钠属于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能够起到抗血栓的效果,可以用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引起的不适症状。
1、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此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该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不适症状。
2、脑梗死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四肢瘫、昏迷等症状。此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该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脑梗死引起的不适症状。
3、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四肢瘫、昏迷等症状。此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该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急性脑梗死引起的不适症状。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部压迫、呼吸急促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该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不适症状。
5、其他作用
奥扎格雷钠还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因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的动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18-12-05 20:35
举报你好,奥扎格雷钠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起到抗凝作用,适用于脑梗塞。根据您描述的这种情况,病人已经确诊是脑梗塞,可以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同时需要加上脑复康,丹参酮,疏血通等营养脑细胞和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恢复期,主要通过多做肢体功能恢复锻炼来恢复肢体功能。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2017-12-11 16:34
举报你好,注射用奥扎格雷钠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所伴随的运动障碍。用法与用量,成人一次80mg,一天2次,溶于5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2周为一疗程。
2014-05-24 18:35
举报向医生提问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MRI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