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科> 硬不起来> 睾酮高怎么调理

精选回答(1)

赵文礼 主治医师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泌尿系结石,肿瘤,尿路感染等其他泌尿外科疾病,脑出血,脑梗塞,失眠,脑外伤,脑肿瘤,脑积水,及脑部疾病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及其他外科常见病。

提问

睾酮高多考虑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也可能是高脂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睾丸炎、肾上腺皮质增生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果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出现睾酮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2、高脂血症

如果长期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脂水平升高,从而诱发高脂血症,也会导致睾酮偏高。建议患者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多囊卵巢综合征

如果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异常,可能会诱发多囊卵巢综合征,也会导致睾酮升高。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地屈孕酮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熬夜。

4、睾丸炎

睾丸炎是指细菌或病毒侵袭,由于炎症刺激,可能会导致睾酮升高,还可能会伴有睾丸疼痛、肿大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肾上腺皮质增生

肾上腺皮质增生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酶的缺陷所引起的疾病,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出现睾酮升高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氢化可的松片、醋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同时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18-08-06 14:59

举报

医生回答(3)

李周岚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睾酮高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整、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调理。若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指导。
1.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减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来实现。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进而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对降低雄性激素有帮助。
2.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苹果、西蓝花等,少吃油腻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炸鸡腿、麻辣火锅等。新鲜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而油腻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内分泌紊乱,从而加重病情。
3.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包括规律地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并可能间接影响荷尔蒙平衡。对于缓解因体重超重引起的睾酮偏高具有积极作用。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包括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如螺内酯片、非那雄胺片等。这些药物可以直接抑制雄激素合成或阻断其受体作用,从而降低血液中睾酮水平。针对原发性或继发性男性型脱发所引起的睾酮升高具有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任何药物前应咨询医生,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相互作用。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减轻睾酮升高的影响。

2024-02-16 08:45

举报

陈前 主治医师 郑州天伦医院

擅长:郑州天伦不孕不育学术委员会常委,天伦特需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著名不孕不育专家,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名医定点不孕会诊中心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妇产科常务委员。擅长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不孕不育疾病,尤其擅长治疗排卵障碍、多囊卵巢、卵泡发育不良等女性不孕疾病,曾治愈无数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提问

睾酮高怎么调理?你好,特发性男性性早熟,家族性男性性早熟,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肿瘤(腺癌显著增高,腺瘤亦常增高),睾丸肿瘤,睾丸女性化,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雄性化肿瘤,松果体瘤,特发性多毛症,甲减,雄激素,HCG和雌激素治疗中等。

2016-04-05 10:45

举报

高管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没必要去用药治疗吧,只要你以前一直正常,又没有得病,不硬百分之八十都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来的、压力过大、精神负担过重等。晚上硬起来说明你没问题,你可以先不要急着做,先休息一段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很管用,不要在外沾花惹草。多做做劈腿训练。效果是可以的。祝你健康。

2014-05-25 22:2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维生素C (抗坏血酸)

维生素C(vitaminC)又名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它与人体的多种代谢有关。人体不能合成及贮存,必需从外界摄取。它在新鲜绿叶蔬菜、橘子、柚及柠檬等中含量丰富。在正常剂量情况下,维生素C体内库存是1500mg。维生素C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需要量增多可以致病。婴儿常因乳母维生素C缺乏,使乳汁中维生素C含量不足而得病。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