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糖化血红蛋白偏低
补充说明:糖化血红蛋白偏低
a******W 2014-05-26 14:5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4)
糖化血红蛋白偏低可能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低血糖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果患者长期食用糖分含量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胡萝卜、香蕉等,同时还可以适当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营养不良
如果患者长期挑食、偏食,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营养元素缺乏,从而引起营养不良的情况。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糖化血红蛋白偏低、乏力、头晕等症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提高身体抵抗力,改善营养不良的情况。
3、贫血
贫血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等原因引起的。由于体内的血红蛋白减少,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等。
4、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利用障碍等因素引起的。由于体内的血糖水平升高,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需要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
5、低血糖
低血糖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禁食、使用降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血糖下降情况。由于血糖下降,会导致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巧克力、糖果等含糖分比较高的食物进行缓解。必要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溶液等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19-03-04 10:48
举报你好,糖化血红蛋白偏低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与患者营养不足可能有关。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检查前三个月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偏低说明之前血糖持续较低的水平状态。其胆固醇也偏低,这种情况可能与肝功能障碍有一定关系。因次需要注意复查。在治疗方面应以给予保肝药物为主。
2018-10-17 17:55
举报您好,根据您的描述,糖化血红蛋白是可反映采血前2-3月血糖的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5%控制偏低,易出现低血糖;5%-5.7%控制理想;5.7%-6.5%可以接受;6.5%-9%为控制不好;>9%为 控制差,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显著升高,结合空腹及餐后2h血糖情况,需要调整降糖药物的种类或剂量的。
2018-10-17 17:52
举报你好,很高兴帮助你,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三个月的血糖水平,超过7.1的话,可以诊断糖尿病。根据您的情况,考虑,很有可能已经确诊糖尿病了,再查一查糖耐量试验,你可以查一查,餐后两小时血糖,监测一天的血糖,看看怎么样,平时要增加运动,控制饮食,不要吃甜食,少吃油腻的,晚饭尽量少吃,不要吃稀饭。尽量不要熬夜,也不要饮酒。祝您健康快乐。
2018-08-31 13:41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它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
2014-05-26 14:54
举报向医生提问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血糖显著升高可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久病还可引起血管与神经病变,从而造成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多脏器组织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寿命减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
右旋糖酐铁分散片
用于明确原因的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奥利司他胶囊
奥利司他胶囊结合微低热能饮食适用于肥胖和体重超重者包括那些已经出现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患者的长期治疗。奥利司他胶囊具有长期的体重控制(减轻体重、维持体重和预防反弹)的疗效。服用奥利司他胶囊可以降低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与肥胖相关的其它疾病的发病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并可减少脏器中的脂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