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耳鼻喉科> 中耳炎> 婴儿分泌性中耳炎

精选回答(1)

马小龙 副主任医师 广州军区总医院 三甲

擅长:儿科相关疾病

提问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又称小儿渗出性中耳炎,指中耳腔内含有非化脓性积液,其液来自漏出、渗出及分泌液,好发于6岁以下儿童。它由多种原因引起:①咽鼓管功能障碍。②上呼吸道感染。③分泌亢进。④鼻咽部灶如扁桃体炎、副鼻窦炎和腺样体增殖。⑤外界气压突变。⑥其它为植物神经功能系乱、腭裂、内分泌疾病等。如又并发副鼻窦炎伴有咳嗽不止,这两者互为因果,且为反恶性循环,应注意病因治疗到正规医院全面检查一下。即谓标本同治。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本病小儿发病率高,是小儿致聋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该病在小儿耳、鼻、喉科占30%左右,在学校体检中发现50%左右的小儿患者患过此病,10%的儿童急需要有效的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一般不是独立发病,常因感冒后诱发,也常因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及一些上呼吸道疾病合并而来。它的主要症状有:听力下降、耳痛、耳闭塞感、耳响水音,有时伴有鼻塞及眩晕不适,检查发现:鼓膜充血内陷,鼓室可见积液,咽鼓管不通畅,同时发现有鼻腔和鼻咽的疾病,电测听检查为传导性耳聋,声阻抗检查为平坦型(B型),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导致永久性的失聪,眩晕等。该病的治疗原则是:清除耳中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祛除病因治疗。治疗方法有:抗炎、抗病毒、滴耳、滴鼻治疗,严重的还需手术治疗,手术包括有:中耳冲洗术、鼓室置管术、扁桃体摘除术、腺样体刮除术及鼻内镜手术。
本病大多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治疗换取满意的疗效。

小儿一旦出现发热、耳痛等症,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此时查体若见鼓膜充血、膨隆,甚至耳道出现脓性分泌物,可考虑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本病一经确诊,应及时治疗,以免迁延转为慢性,或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本病属化脓菌感染,故临床治疗首先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其次应注意保持耳部消洁,及时清洗外耳道脓液,用各种消炎药水滴耳。洗耳药一般予3%的过氧化氢液。滴耳消炎药一般可酌选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等。

在治疗本病的同时,应注意清除耳周围的感染病灶,如鼻炎、扁桃腺炎、鼻窦炎等。若患儿在病程中突然出现高热、寒战、抽风,应警惕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若本病历经 3~4周仍不愈,身热不退,流脓量多,耳后乳突红肿疼痛,甚至出现耳后脓肿,则为并发急性乳突炎,必要时可行乳突凿开术。

此外,若耳痛明显,尚可予止痛药缓解疼痛,并嘱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证患儿休息,多饮水,予软食等。

2008-05-12 22:3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分泌性中耳炎 (胶耳,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涂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glue ear)。

推荐医生更多

汪玉娇 主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杨红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刘娇媚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孙红 主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李艳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胥琨琳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