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脓血便> 小儿痢疾

精选回答(1)

马小龙 副主任医师 广州军区总医院 三甲

擅长:儿科相关疾病

提问

常识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见。痢疾的传染途径是粪便、手、口,即痢疾病人排出的大便中存在着大量的痢疾杆菌,可以通过污染水源引起大流行,也可以通过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还可以通过病人用过的餐具、玩具、工具等传染给健康人。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只要痢疾杆菌进入人体消化道,就有可能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经数小时-7天左右的潜伏期引起痢疾。
病因病理
痢疾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不同,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一、 急性痢疾: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行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
( 1). 轻型痢疾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2). 普通型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3). 重型,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4). 中毒型,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休克症状的叫休克型,表现为脉膊细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或无尿,有呼吸困难、咯血现象,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现脑部症状者叫脑型。脑型的主要表现是烦燥、嗜睡、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 慢性痢疾凡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痢疾、多数是因轻型痢疾治疗不彻底或孩子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寄生虫等病体质较弱所致。这种类型的病儿多无高热,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与黏液便和脓血便交替出现。患慢性痢疾的病儿,因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结核等。
痢疾的临床症状: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度),腹痛、腹泻、初为模糊壮或稀水样便逐渐转为粘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中毒性痢疾症状是,起病急,发展快,突然高热,体温常达40度以上,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休克等表现。



治疗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ORS),呕吐者需静脉补液,每日1500ml~3000m。小儿按150~200lml/kg/日,以5%葡萄糖盐水为主。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氢可琥珀酸钠100mg加入液体中静滴,或口服强的松10~20mg,以减轻中毒症状。

( 2).病原治疗 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可酌情选用下列各种药物:
磺胺类: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加甲氧苄胺嘧啶(TMP),即复方新诺明(SMZco),1.02次/日,首次加倍,儿童50mg/kg/日,连用5~7日。喹诺酮类: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阻止DNA合成,有杀菌效果。此外组织渗透性强,少有耐药产生。①吡哌酸(PPA)0.53次/日或1.02次/日,连用5~7日。②氟哌酸(NFLX)0.4,2~3次/日。③氟啶酸(ENX)0.1,3次/日,小儿酌减。抗生素:可适当选用庆大霉素(8万u2次/日,小儿3000~5000u/kg/日,或卡那霉素0.52次/日)肌注或静滴,疗程均为5~7日。还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磷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利福平:对痢疾杆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

( 3) .中医中药治疗:①辨证论治:表未解里热已盛者应表里双解,用葛根黄连汤加减;湿重于热者应利湿清热,用胃苓汤加减;热重于湿者应清热利湿,用白头翁汤加减;湿热互滞者用芍药汤加减。②黄连素0.4g,每日3次,儿童30 mg/kg/日,连用5~7日。生大蒜口服。③亦可选用马齿苋、地榆、苦参、地锦草等单方草药煎汤口服,早晚各一次。

(4).针刺:取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或止痢穴(左下腹相当于麦氏压痛点部位)。配止泻、曲地、阳陵泉等强刺激,不留针。

2008-05-19 21:4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痢疾 (肠澼、赤沃)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发于夏秋季节,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而成。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