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滞颐> 快六岁了还流口水

精选回答(1)

马小龙 副主任医师 广州军区总医院 三甲

擅长:儿科相关疾病

提问

小儿滞颐,俗称“流口水”,是指小儿涎液过多,经常流出,滞于颐间及胸前者,严重者可导致颐部潮红,糜烂。 本病多见於3岁以内的小儿,若因出牙而引起者,不属病态。本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若因出牙而引起者,不属病态。

脾之为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通道,脾胃积热,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津液,均可导致流涎不止,尤其是炎夏季节,嗜食冷饮、冰棍等,更可导致本病发生,故临床所见,以虚证居多,当以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为治,介绍几则外治方,供选用。脾之为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通道,脾胃积热,廉泉不能制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津液,均可导致流涎不止,尤其是炎夏季节,嗜食冷饮、冰棍等,更可导致本病发生,故临床所见,以虚证居多,当以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为治,介绍几则外治方,供选用。

1.吴萸适量,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於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1.吴萸适量,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 附子、或天南星、或肉桂亦可。附子、或天南星、或肉桂亦可。

2.吴萸、益智仁、胆南星各等量,研为细末,米醋调为稀糊状如上法外敷。2.吴萸、益智仁、胆南星各等量,研为细末,米醋调为稀糊状如上法外敷。

3.明矾15-20克,研为细末,用开水化开,再加温水适量降至38-40度左右时,水量以浸没足背为佳(浸脚容器不宜过大,以恰好容下双足为佳)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连续3天。3.明矾15-20克,研为细末,用开水化开,再加温水适量降至38-40度左右时,水量以浸没足背为佳(浸脚容器不宜过大,以恰好容下双足为佳)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连续3天。

2008-05-20 21:4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流口水 (口涎外溢)

口涎外溢又称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 症状起因: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 可能疾病:口炎  痉挛性脑瘫  扁桃体周围脓肿  中风  下颌下隙感染  

  • 常见检查: 口腔内窥镜  牙髓冷热诊  牙髓电活力  

  • 就诊科室:口腔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