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胃气胀> 瑜伽中消除胃气胀的体式

精选回答(2)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精通内镜下操作、治疗,已开展胃、肠镜近9万例,小肠镜、胶囊内镜千余例

提问

瑜伽中消除胃气胀的体式有很多,比如半坐式、站式、跪式、仰卧式、侧卧式等。

1、半坐式

半坐式瑜伽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和胃气胀的症状。具体做法是,双膝跪地,胸部尽量贴近地面,然后用手肘支撑上半身,将双手放在膝盖上,利用腰部的力量将上半身撑起,保持自然呼吸。

2、站式瑜伽

站式瑜伽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和胃气胀的症状。具体做法是,双膝跪地,胸部贴近地面,然后用手肘支撑上半身,将双手放在膝盖上,利用腰部的力量将上半身撑起,保持自然呼吸。

3、跪式瑜伽

跪式瑜伽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和胃气胀的症状。具体做法是,将双膝跪在地面上,然后用手肘支撑上半身,将双手放在膝盖上,利用腰部的力量将上半身撑起,保持自然呼吸。

4、仰卧式瑜伽

仰卧式瑜伽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和胃气胀的症状。具体做法是,将瑜伽垫子折叠成宽敞的一方,双膝跪地,然后将头部和肩部抬起,双手放在膝盖上,利用腰部的力量将上半身撑起,保持自然呼吸。

5、侧卧式瑜伽

侧卧式瑜伽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和胃气胀的症状。具体做法是,将瑜伽垫子折叠成宽敞的一方,双膝跪地,然后将头部和肩部抬起,双手放在膝盖上,利用腰部的力量将上半身撑起,保持自然呼吸。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不建议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建议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2023-07-22 02:45

举报

李华 副主任医师 朝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腰痛,感冒,痹症,咳嗽,消渴病,等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具有独特的经验和治疗特点

提问

你好朋友首先:双脚微分挺直脊柱,吸气。胸腔上提带动脊柱一节一节向上伸展,呼气以腰部为折点,上身平直下压。双手顺双腿两侧,向下滑动握住双只大脚趾。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呼吸。一定要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温和舒展。不要过度,以免伤到身体。

2018-10-28 14:42

举报

医生回答(2)

杨影枫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腹式呼吸、肩胸舒展、三角式、侧弯式和船式是瑜伽中可以缓解胃气胀的体式,通过这些体式的练习可以帮助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从而达到消除胃气胀的目的。
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通过深度呼吸引导,增加膈肌运动,促进气体交换,有助于排出胃部积聚的气体。此方法可增强横膈膜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腹部压力,缓解胃胀气。腹式呼吸法能够帮助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减轻因食物不耐受引起的胃肠胀气。
2.肩胸舒展
肩胸舒展是一种温和的伸展动作,通过拉伸胸部、背部及颈部的肌肉来放松身体;一般每次做3-5组,每组8-10次。此动作能有效缓解由不良姿势或长时间静坐导致的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此外还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从而辅助消除胃胀气。
3.三角式
两脚开立同髋宽,右脚向右侧打开90度,左脚微内扣,双臂侧平举,双手于头顶合十,吸气时扭转脊柱,呼气时右膝折叠,右手扶右小腿外侧,左手向上伸展,眼睛看向斜上方,保持几个呼吸后换另一侧。这个体式可以刺激胰脏,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加速毒素排出,同时也能按摩腹腔器官,对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来说,经常练习三角式可以帮助排气,减轻胃胀的症状。
4.侧弯式
侧弯式是瑜伽的经典体位之一,具体做法为双腿并拢站立,吸气时将上身向左侧倾斜,用右手抓住左脚踝,呼气时尽量向左侧弯曲,感受左侧腰部受到挤压,停留片刻后恢复原状,再向右侧倾斜。侧弯式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加快肠道蠕动速度,进而起到助消化的作用,对胃胀气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5.船式
船式是一种常见的核心稳定性和平衡性的体式,在瑜伽垫上屈膝坐在臀部上,然后慢慢抬起双脚,使膝盖弯曲呈直角,双手交叉抱住小腿,保持均匀呼吸即可。该体式可以加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提高核心稳定性,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减少胃胀气的发生。
在进行上述瑜伽体式前应排除禁忌人群,如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腹式呼吸,以免引起血压波动过大而加重病情。另外,建议饭后至少等待一小时后再进行瑜伽,以防止食物过早进入下消化道而导致不适感加剧。

2023-12-22 16:00

举报

陈肖贤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平时避免喝碳酸饮料,不要吃口香糖,并且最好不要用吸管喝饮料,因为这些都会无形中增加气体的摄入。

2014-06-19 12:5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积聚 (癥瘕、痞块、痃癖)

积聚之名,首见于《灵枢·五变》:“人之善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弱,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内经》里还有伏梁、息贲、肥气、奔豚等病名,亦皆属积聚范畴。在治疗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具有一般的指导作用。《难经》对积聚作了明确的区别,并对五脏之积的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将疟疾引起的症瘕称为疟母,并以鳖甲煎丸治之。《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对积聚的病因病机有较详细的论述,并认为积聚一般有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证治准绳·积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的主张。  《景岳全书·积聚》则对攻补法的应用作了很好的概括,“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医宗必读·积聚》把攻补两大治法与积聚病程中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指出治积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屡攻屡补,以平为期”,颇受后世医家的重视。《医林改错》则强调瘀血在积聚病机中的重要作用,对活血化瘀方药的应用有突出的贡献。  中医文献中的症瘕、痃癖以及伏梁、肥气、息贲等疾病,皆属积聚的范畴。根据积聚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西医的腹部肿瘤、肝脾肿大,以及增生型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疾病,当这些疾病出现类似积聚的证候时,可参阅本节辨证论治。

  • 多发人群:成年人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推荐医生更多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吴燕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中研甲状腺医院

周继友 主任医师

提问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张霓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常新庭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科

张钢峰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京坛肝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