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新生儿科> 新生儿黄疸> 如何测新生儿黄疸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新生儿黄疸的检测通常需要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血型鉴定、溶血试验、肝功能检查以及超声波检查。这些检查结果有助于评估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是否偏高,如果家长担心宝宝有黄疸问题,建议及时就医。
1.血清胆红素水平测定
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来评估新生儿的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采集新生儿静脉血样后,在实验室中分析其胆红素浓度。
2.血型鉴定
明确母子血型是否相同或存在不相容的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溶血病的风险。通常使用新生儿和母亲的血液样本,在实验室中检测二者的血型抗原和抗体反应。
3.溶血试验
用于评估新生儿与母亲间是否存在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现象。一般包括直接Coombs试验、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等项目,需空腹采血并按医嘱完成各项测试。
4.肝功能检查
检查新生儿的肝功能状态,以确定是否存在黄疸的原因。医生会抽取新生儿的血液样本,随后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ALT、AST、ALP等指标的检测。
5.超声波检查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黄疸的疾病,如胆道闭锁。无创性检查,无需特殊准备,由专业人员操作完成。
以上检查前,应避免进食高脂食物至少8小时,以免影响血脂水平的准确性。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及皮肤颜色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2024-01-22 11:30

举报

医生回答(1)

叶绾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蚕豆腐、伯氨奎啉、蛇毒、毒覃、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2014-06-27 14:2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胎黄)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