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小儿流涎可以考虑中药外敷、针灸疗法、行为疗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来改善。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咨询专业医生以排除其他潜在原因。
1.中药外敷
选用具有收敛止涎作用的中药材如黄连、龙胆草等研磨成粉末后敷于舌下或口腔黏膜处。这些药物能够减少唾液分泌量从而缓解流涎现象;且外敷方式减少了内服可能带来的消化道副作用风险。
2.针灸疗法
选择特定穴位进行电针刺激,每次治疗持续30-60分钟,每周2-3次。针灸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来改善脑干功能异常所致的吞咽障碍及口水过多问题。长期坚持可促进自主神经系统稳定运行,进而减轻相关临床表现。
3.行为疗法
由专业心理医生引导患儿家属识别并消除不良进食习惯,例如过快咀嚼或注意力分散导致的吞咽困难。纠正不当行为有助于提高进食效率及安全性,并减少不必要的口水流出。家长参与有利于形成持久改变,并促进家庭和谐氛围。
4.肌肉锻炼
针对涉及吞咽及口腔运动的肌群开展针对性训练计划,包括但不限于颊部提升练习、舌头操练等。增强相关肌群力量与协调性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及控制口水分泌量。定期评估进展并调整方案以确保效果最大化。
5.生物反馈治疗
利用传感器监测患者生理指标如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并将信息反馈给其意识到身体状态以达到放松效果。此方法帮助个体学习如何主动控制无法直接感知到的生理过程,从而减少因紧张情绪引起的流涎现象。适合儿童群体是因为它不需要口服任何药物且几乎没有副作用。
在处理小儿流涎问题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刺激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同时,睡眠时适当抬高床头也可减少夜间流涎的发生。

2024-02-21 02:07

举报

医生回答(1)

刘心蕊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孩子流口水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考虑孩子是口腔溃疡的原因引起的。建议你最好是先带孩子到医院儿科给孩子检查一下是比较好的,如果检查孩子是溃疡的原因引起的话,建议你最好是给孩子用一段时间的双料候风散给孩子治疗一段时间孩子慢慢就会好的。

2014-07-23 08:1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流口水 (口涎外溢)

口涎外溢又称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 症状起因: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 可能疾病:口炎  痉挛性脑瘫  扁桃体周围脓肿  中风  下颌下隙感染  

  • 常见检查: 口腔内窥镜  牙髓冷热诊  牙髓电活力  

  • 就诊科室:口腔

推荐医生更多

于庆良 主治医师

提问

济南华夏医院

刘和平 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徐进志 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吴星 主治医师

提问

济南华夏医院

朱琪 副主任医师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安美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