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脑血栓后遗症运动
补充说明:脑血栓后遗症运动
a******W 2014-07-26 12:1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脑血栓后遗症中的运动障碍可能包括偏瘫、肌力减退、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和尿失禁,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和管理这些症状。
1.偏瘫
大脑中动脉病变导致皮质运动区缺血坏死,神经功能受损,出现偏瘫。偏瘫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肌力减退
肌力减退可能由脑血栓引起的肌肉萎缩和神经损伤所致,这些因素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肌力减退通常表现在受影响的肢体上,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或无法完成精细动作。
3.平衡障碍
由于小脑梗塞或其他相关区域的损害,可能导致身体协调性降低,进而引发平衡障碍。平衡障碍可能导致患者站立不稳、走路摇晃或需要依赖支撑物才能保持稳定。
4.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由小脑梗塞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运动协调障碍。当大脑控制肌肉运动的区域受损时,就会出现共济失调。共济失调通常表现为步态不稳、手部震颤以及难以完成精细动作等。
5.尿失禁
尿失禁可能是由于脑干或脊髓受损导致的排尿中枢失去正常控制所引起的。尿失禁表现为无法自主控制排尿时间或地点,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造成尴尬和不便。
针对脑血栓后遗症运动障碍的症状评估,可以进行磁共振成像(MRI)以评估脑部结构异常,还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来确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对于脑血栓后遗症患者,建议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如针灸、电刺激疗法等,以改善运动功能。
2024-02-05 23:3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脑血栓后遗症期的功能康复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早期,合理及坚持不懈的锻炼即是促使机体功能最大程度得以恢复的动因又是预防一些废用性疾病发生的最好手段,所以应鼓励早期的,合理的,主动独立,坚持不懈的功能康复锻炼,具体锻炼的方法及选择要视患者具体脑功能受损的侧重范围不同而定,如偏身运动障碍,要以锻炼患者在辅助器械或其他辅助措施下的独立行走及抓握物品为主要训练,偏身感觉障碍,要以各种可能的安全的物理及其他刺激锻炼患者的感知能力等等,另外心理治疗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也很重要的环节,这类患者往往在后遗症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孤独,抑郁,焦躁,自暴自弃,内疚感等负性心理,这时要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科学的心理疏导以利于躯体疾病的恢复
2014-07-26 12:18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1、末梢型感染障碍 常见于尺神经、正中神经、挠神经损害时,末梢神经炎、中毒性神经炎、代谢性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等。 2、后根型 常见于椎间盘脱出、脊髓外肿瘤、脊髓空洞症、外伤等。 3、脊髓型 常见于横贯性脊髓炎、脊髓肿瘤、髓外肿瘤、外伤、脊髓血管病、脊髓压迫症。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空洞症、视神经脊髓炎等。 4、脑干型 常见于脑干血管病、脑干肿瘤、脑干炎症产伤、先天性畸形、桥脑小脑角病变、脑干空洞症等。 5、丘脑型 常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癫痫等。 6、内囊型 常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等。 7、皮质型 常见于脑血管病变、肿瘤、感觉型癫病发作、炎症、外伤等。 8、腺病型感觉障碍 常见于精神创伤、精神刺激的过度敏感的人。 机 理 (一)感觉的传导通路 感觉从末梢特有的感受器开始,分别传向中枢,其传导通路由三级感觉神经元组成,一般在第二级进行交叉,所以中枢与外周的关系与运动系统一样是对侧性支配的。 1、.痛觉和温度党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内;周围支分布于皮肤、因膜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感觉终球等),中枢支构成脊髓的后根人上升l ~ 2个脊髓节段后进人后角,换元后为第二级神经元,其轴突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外侧索,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换元后组成第三级神经元,其轴突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最后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 2、 触觉 第一级神经元在脊神经节内,周围支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触觉感受器(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中枢支部分进人脊髓后索在薄束、楔束内上行传导精细触觉(识别性触觉),与深部感觉传导路相同;传导粗略触觉纤维在后索上行1 ~ 2个脊髓节段后进人后角,终止于后角细胞换元后构成第二级神经元交叉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前束上行,在丘脑外侧核换元后构成第三级神经元经内囊后肢到大脑皮质感觉区。 3、深感觉 第一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周围支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肌、队骨膜、关节等处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支组成后根的内侧部进人脊髓后束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在上升和下降途中都发出侧支,直接或通过中间神经元间接地与前角运动细胞形成突触,构成脊髓反射。升支纤维可达延髓,其中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纤维在后索的内侧部排列形成薄束,来自躯干上部和上肢的纤维在后索的外侧部排列形成楔束。薄束和楔束在后索中上行,至延髓终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在此处换无形成第二级神经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左右交叉即丘系交叉至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再由此处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终止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旁中央小叶后部和中央前回。一部分触觉也通过楔束、薄束传导。 (二)节段性感觉支配 每一脊神经后根的输人纤维支配一定的区域,这种节段性支配现象在胸段明显。体表标志是乳头平面为胸4、肋弓平面为胸8、脐平面为胸10、腹股沟平面为胸12及腰1支配。其他部位神经分布比较复杂,在颈部自耳前线至锁骨和胸骨上缘由颈2 ~ 4分布,上肢为颈5 ~ 胸2,下肢前面为腰1 ~ 骶5,肛周鞍区为能4 ~ 骶5分布。每个感觉神经根或脊髓节段支配一块皮肤的感觉,称为皮节。绝大多数皮节由2 ~ 3个后根或节段重叠支配,故当确定脊髓损害的真正上界时,必须比脊髓损害水平高出1 ~ 2个节段来计算。 《三)够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层次 脊随丘脑束的纤维排列由外向内依次为骶、腰、胸、颈部的纤维。即外侧部传导来自下部节段(腰能段)的感觉,而内侧部传导来自上部节段(颈胸段)的感觉,这与锥体束的排列相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来自上部节段的脊髓丘脑束纤维陆续将来自下部节段的纤维推向外侧引起。后束内的纤维排列由内向外依次为骶、腰、胸、颈部的纤维,正好与脊髓丘脑束相反,来自上部节段的后束纤维(楔束)陆续将来自下部节段的后束纤维(薄束)推向内侧之故。这种排列规律,特别在痛、温觉障碍时,鉴别髓内、外肿。瘤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颈段的髓内肿瘤,浅感觉障碍自病灶水平开始自上而下发展,即按颈、胸、腰、顺序发展;颈段的髓外肿瘤。浅感觉障碍的障碍发展顺序正好相反。且前者多为双侧对称性,后者在病变初期多为病灶的对侧性。
可能疾病: 小儿格林巴利综合症 强直性脊柱炎性巩膜炎 神经炎 肋间神经痛 麻风性葡萄膜炎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脑外科、神经
脑络通胶囊
补气活血,通经活络。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作用。用于脑血栓、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各种脑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引起的头痛、眩晕、半身不遂、肢体发麻、神疲乏力等症。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症、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舒肝解郁胶囊
疏肝解郁,健脾安神。适用于轻、中度单相抑郁症属肝郁脾虚证者,症见情绪低落、兴趣下迟滞、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紧张不安、急躁易怒、食少纳呆、胸闷、疲乏无力、多汗、疼痛、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