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
补充说明: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
r******g 2014-07-26 13:2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疗可能涉及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出血、脑缺血等风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时,可采用脑动脉瘤栓塞术进行治疗。
1.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通常由肿瘤、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需紧急处理。首先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然后立即行头颅CT扫描以确定病变位置及性质,随后迅速转至神经外科进行手术。由于颅内高压状态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必须尽快降低压力以防止进一步损伤大脑。通过开窗减压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直接减轻压力负荷。
2.脑水肿>
脑水肿是脑血管畸形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快速缓解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压迫。首选非手术方法如限制钠摄入量和使用利尿剂;若无效则考虑去骨瓣减压术。去骨瓣减压术能暂时性地扩大颅腔容积从而降低脑内压力。此法为急救手段,在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情况。
3.脑出血>
脑出血是由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实质引起的急性病症,需紧急处理。首先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然后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急诊手术。急诊手术旨在控制出血并减少脑损害。常用的方法包括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和修复受损血管壁。
4.脑缺血>
脑缺血是指脑部供血不足,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脑血管畸形。治疗目标是恢复脑部血流供应。首选药物治疗,如抗凝治疗或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或扩大,而溶栓治疗则可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这些措施均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但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5.脑动脉瘤栓塞术>
脑动脉瘤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用于封闭破裂或即将破裂的脑动脉瘤。首先进行全麻,然后将微导管送入异常动脉瘤处,利用专用材料将其堵塞。该手术可以直接消除潜在威胁生命的出血风险。然而,任何侵入性操作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需严格评估患者状况后再决定是否可行。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对于脑血管畸形患者,因为其可能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此外,建议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新的或复发的问题。
2024-01-18 01:5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向医生提问
正常人颅内有一定压力,称为颅内压(简称颅压),通常是指在水平卧位、身体松弛的状态下,经腰椎穿刺接上一定内径的管子所测得压力,因而又确切地称之为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kPa(相当200mm水柱)时,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症候群。
症状起因:凡能引起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病变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常见的病因有: 1、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血肿脓肿囊肿、肉芽肿等,既可占据颅腔内一定的容积,又可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影响其循环及吸收。此外,上述病变均可造成继发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2、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脑膜炎脑炎、脑寄生虫病,既可以刺激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又可以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梗阻性及交通性脑积水)及吸收不良;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的毒素可以损伤脑细胞及脑血管,造成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脑水肿;炎症、寄生虫性肉芽肿还可起到占位作用,占据颅腔内的一定空间。 3、颅脑损伤:可造成颅内血肿及水肿。 4、脑缺氧: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缺氧如窒息、麻醉意外、CO中毒,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肺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重度贫血等,均可造成脑缺氧,进一步引起血管源性及细胞毒性脑水肿。 5、中毒:铅、锡、砷等中毒。某些药物中毒,如四环素、维生素A过量等。自身中毒如尿毒症、肝性脑病等,均可引起脑水肿,促进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并可损伤脑血管的自动调节作用,而形成高颅压。 6、内分泌功能紊乱:年轻女性、肥胖者,尤其是月经紊乱及妊娠时,易于发生良性颅内压增高可能与雌激素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少而产生的脑水肿有关。肥胖者可能与部分类固醇溶于脂肪组织中不能发挥作用而造成相对性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少有关。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脑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