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胎位不正
补充说明:胎位不正
a******W 2014-07-26 21:4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
胎位不正可能与羊水过多、多胎妊娠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胎儿空间变小,进而影响其正常活动范围,造成胎位不正。
**判断结果**
经阴道分娩时,胎儿头部位置不正确,即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上,属于胎位不正的情况。
**情况补充**
如果未经处理直接顺产,可能会增加难产的发生概率,不利于母婴健康。
若孕妇存在子宫畸形或宫颈松弛等问题,也可能导致胎儿在宫腔内活动受限,引起胎位不正。
孕期中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以监测胎儿发育及胎位变化,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均衡饮食,并接受专业的产前指导和咨询。
2024-03-24 01:51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小月份的胎位不正可以用膝胸卧位等办法纠正,37周多的孕妇,胎位不正也没法纠正了,就这样吧!
这个除了胎位不正外,对胎儿,整个怀孕过程没有大的影响,没有其他特殊的情况,不用提前剖腹.
不过,分娩的时候可能会困难些!
指导意见:
一旦规律宫缩发动,及时去医院待产,若发现有难产的迹象,还是建议行剖宫产手术!!
生活护理:
产后最初24小时内应严格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冬季室内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夏季室内温度也不要过高,以防中暑.并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产后头两天可吃些流食或半流食,以后要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饭菜,如牛奶,鸡蛋,鸡,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为了增加产后乳汁分泌,可吃猪蹄汤,肉骨头汤,鲫鱼汤等.饮食要多样化,荤素搭配,还可喝一些红糖水.忌吃生冷及有刺激性的食物.要鼓励产妇及时大小便,这样有利于子宫收缩,如产后6—8小时仍不能自行排尿,可扶其坐起排尿,或热敷下腹部膀胱区.为防止大便干燥,可给产妇多吃些蔬菜,若产后3天仍不排大便者,可使用开塞露或口服缓泻药.
如果产妇分娩过程顺利,则产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宜.并逐日增加下床活动时间.因为早期起床活动可促进子宫收缩,帮助盆腔组织,腹壁肌肉恢复.最好定期俯卧及作产后保健操,这样不但可预防尿失禁及子宫脱垂,而且有利于身体健美.
产后应注意观察恶露变化,一般产后4—5天为血性液体,一周后变成棕色液体,二周后变成黄色或白色粘液.流血的时间因人而异,短的一周,长的可达一个月.正常流出的液体有腥味,但不臭.如有恶臭味,提示有感染,可口服几天抗生素,如无好转应去医院诊治.要保持外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清洗.
产后12小时开始给婴儿喂奶.喂奶前用温水或肥皂水清洗奶头和双手.当乳汁充足使乳房发胀时,可于每次哺乳后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净,也可局部热敷.
产褥期内禁止同房,不宜洗盆浴(可洗淋浴),以防生殖器官发生感染.
2014-07-26 21:40
举报向医生提问
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而其中血浆的增加比红细胞增加相对的多,因此血液被稀释,产生生理性贫血。只有当红细胞计数低于350万/立方毫米。或血红蛋白在10克/100毫升以下,才诊断为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可因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以致摄入的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因平素月经过多或寄生虫病、或消化道的慢性失血所致。轻度贫血对胎儿影响不大。但重度贫血,会使胎儿发育迟缓,甚至引起早产或死胎。孕妇因重度贫血会引起贫血性心脏病,贫血也使孕妇抵抗力降低,故在妊娠期、产时或产后易发生其它炎症。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贫血。
症状起因:1、怀孕前体内就缺铁,而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比如孕妇原来就偏食或者有慢性病如肠道寄生虫病、月经过多、胃病等,使铁的摄入不足或排出过多,加上怀孕后早期妊娠反应,影响了食物的摄入(指含铁食物),加上胃液分泌不足,又影响了铁的吸收而造成铁缺乏。 2、妊娠以后,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胎盘与脐带的生长,需铁量也大量增加,而从每日膳食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0—20%,如果膳食中铁的供给量少,孕妇又没有额外补充铁剂,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产科